上古赣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古赣语(Old Gan),或称原始赣语(Proto-Gan),是指赣语在秦、汉这一时期的古语。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南下。据《淮南子·人间训》所载:“其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这应该是江西地区最初的华夏族人口,赣语的形成亦由此而始。汉高帝初年(西元前202年),汉朝在江西设置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豫章郡人口在一百来年的时间内连番四倍,在当时中国一百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53位跃居第四位。在扬州的六个郡中,由第五位跃居第一位,占扬州总人口的五分之二,上古赣语也就随着秦始皇和汉武帝征南行动和华夏人的南迁而形成了。

西汉扬雄的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仅“南楚”方言就提及达85次,其中单言“南楚”、不并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记·货殖列传》中则注明道:“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同时,《方言》中提及的吴越、吴杨越、吴楚等地亦被认为包括江西的部分地区,所以该时期的江西话应是似吴类楚的一种独具特色、有别于周畿雅言的语言。

然而陈昌仪认为,随着“中原人第一次大批涌入,促使了中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原汉语与土著语言的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大约到东汉末期才完成。”因此西汉杨雄的《方言》没有对“具有特色的原始赣语引起关注,没能得到应有的反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