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

自然地理横栏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西江出海口东岸,距中山市城区13公里,东靠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沙溪镇,南接红木家具生产区大涌镇,西傍珠江支流西江,北倚中国灯都古镇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横栏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每年有两次从天顶经过。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年平均气温为22.0℃,年平均降水量为1665毫米。横栏历史横栏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西江出海口东岸,距中山市城区13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4万人,因辖区地形像横在河中的一块木头而得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大榄都;清道光六年(1826年)分属大榄都和龙眼都;光绪初年分属隆镇和榄镇;宣统二年(1910年)后分属二、三区;1930年分属西乡、西海区,次年夏分属二、三区;1953年3月分属十六区和十二区,同年6月撤消十六区后,改属六区;1955年8月称横栏区;1957年复称横栏乡;1958年秋称公社,同年11月并入沙溪公社;1959年析出复称横栏公社;1961年称区,1963年再称公社,1964年将瞎属特沙大队划给当时的新会县,1983年底再称区,1986年正式称镇。农业经济近年来,镇按照省、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使土地价值和农业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一是抓好农业集约式经营。几年来,坚持功能分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重点抓好了

一个中心示范片和六个专业小区建设,园区地租价格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以水产养殖、花木种植为主导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格局,全镇花木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
二是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大力投入,重点抓好农路农桥建设、鱼塘高标准整治、水利建设、四旁绿化工程建设,修建4米宽以上农路225公里,高标准整治鱼塘2.27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专业小区的建设,提高了土地价值和效益,目前,全镇农地租金每亩平均达2000元以上,较前几年翻了两番多,村组集体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8184万元,2006年达9379万元,比增14.6%,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创收的双利局面。工业园区横栏镇制定发展、繁荣、高起点工业园区的宏伟规划,设立“一园二区”,民营工业园、永兴工业区、茂辉工业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以灯饰装配、纺织制衣、化工及五金行业为重点产业,带动运输、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并重点培养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对传统的产业进行科技革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共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经济部门职能由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镇委镇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精神,结合本镇实际,规划开发了茂辉工业集群区,成功引进了900多个工业项目。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500多家,2009年上半年,工业产值73.6亿元,同比增长15.9%,全镇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横栏镇由农业大镇逐步转为工业强镇。目前,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为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成果,提高全镇工业经济总量,我镇在成功开发茂辉工业区一期的基础上,全面开发建设永兴工业集群区,已引入200多个工业项目,目前该区正进行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镇委镇政府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到2009年上半年为止,全镇共有规模企业达196家,规模企业完成总产值69.8亿元,占全镇工业的份额达94.86%。引导企业加深对品牌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创名优名牌,目前我镇共有“国家免检产品”企业6家,“国家出口免验”企业1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3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2家,“广东省著名商标”5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
2008年开年以来,横栏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永兴工业区共有41位客商进场施工,总占地面积约930亩,其中已投产项目29个,在建项目12个。随着永兴工业区等企业陆续建设投产,无疑将为横栏镇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此外,该镇注重抓好招商选资工作,引导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促进企业向健康轨道发展。横栏镇2008年3·28招商贸易洽谈会共引入境外项目5个,投资总额400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7.3%;出口贸易成交额5360万美元,完成任务的214.4%,招商层次逐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外贸出口总值7200万美元,比增27.73%,实际利用外资669万美元,比增151.5%。
与此同时,该镇加快了重点民生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横栏镇污水处理厂于2007年12月正式动工,今年2月已全部完成桩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全面进入施工,各项工程实行立体式推进。主体工程预计今年8月底全部完成,力争在10月中旬完成安装并投入调试。管网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一标段正准备进入招标程序,预计在2008年10月份完成一标段施工。三产概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产的发展也蓬勃繁荣起来。近年来,我镇加快了房地产、物流、超市、酒店、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步伐,特别是加快我镇中心区的开发和建设,争取用3-5年的时间将中心区建成一个集行政、居住、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心区域,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三产中,尤其是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君兰豪庭、金月湾、鹿茵华庭、胜球阳光花园、格兰美域等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已进场施工,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金月湾、君兰豪庭、格林美域等楼盘现已开始发售,几大房地产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该镇商住用地价值。特色产业横栏镇三沙村位于横栏镇西北部,西临西江,毗邻古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岐江公路贯穿境内,纵横跨越村内的江中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古神公路也在建设中,离广珠快速干线小榄站有3公里之远。三沙村

总面积8600多亩,人口6700多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7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超20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而在2000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仅51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只有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4600元,三沙村实现由2000年欠债120万元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龙头村。五年来,随着三沙村经济的发展,三沙工业区、南珠湾、三沙小学、三沙花木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成为了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的亮点。
横栏镇三沙花木基地是近几年中山绿化苗木产业崛起的一个亮点,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与中山市的几个苗木生产区小榄、古镇、东升一起形成了中山市西北部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
目前,三沙花木基地有连片近8000亩,经营的花木品种达350多个,其中生产销量最大的主要是袋苗,以大叶红草、黄金叶、花生藤、花叶姜、鸭脚木、银边草、福建茶等为当家品种,乔木以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紫薇为当家品种,腊肠树、红花风铃木、凤凰木等品种也在花木基地推开。

2004年6月28日,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在三沙花木基地挂牌成立。作为广东省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之一,协会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为广大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自此三沙的花农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经常召开会员会议或专题会议,进行现场的经验交流,探讨花卉种植、流通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根据会员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为花农解决生产流通中所碰到的问题。未成立协会前,为了苗木能销到外地,基地的农户都要自己亲手办理植物检疫等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效率。三沙花卉协会成立后,一切有关植物检疫证可在协会直接办理,这样无形中为广大农户节省了时间及经营成本。
协会会员充分发挥各自在信息、流通方面的优势,把花木销售伸展至珠海、广州及广西、云南、上海等地区,同时,协会以会员为核心,辐射带动全村、全镇的花木种植户,促进农民增收。
三沙村10个组中有6个组村民是以发展花木业种植为主,从事花木种植和与花木种植相关的农户有900户,吸纳的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外地劳力3000多人。按2003年计算,花木种植每亩年纯利达1万元左右,花木种植业已经成为三沙村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三沙花木基地的租金在短短几年也大幅攀升,从2002的1500元/亩,到2004年的3000元/亩,到2007年的7300元/亩。村、组的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三沙村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横栏的先进村、富裕村。教育文化横栏镇积极做好市属第一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工作,使学校筹建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推广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发动全镇各中小学找准发展问题,定好研究课题,向科研要质量。充分发挥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心教研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薄弱教师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导各所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该镇各中小学还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联动,互派骨干教师上专题示范课,开展校

际教学研讨,使大部分教师在校际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名师”带动战略的实施和校际联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横栏镇各中小学教学效率,促进了该镇教学质量的提高。2008年高考,横栏中学高中毕业生共有21人上本科线,150人上省大专线,并有一名学生达到重点本科线,高考本、专科预测指标完成率分别为190.91%和142.86%。
文娱活动:
镇上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娱活动,龙舟竞渡以及醒狮表演、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等,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娱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