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鸟附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毕鸟夫带由岛弧外侧的海沟向下往大陆方向倾斜、下延的现代活动地震震源带。贝尼奥夫带由和达清夫(K.Wadati,1935)发现,经贝尼奥夫(H. Benioff,1954)研究证实,故又称和达清夫 贝尼奥夫地震带(Wadati Banioff seismic zone)。贝尼奥夫(1955)提出倾斜地震带可分两段和三段图式:两段式由从地表到60千米的浅震和延伸到大约300千米深度的中深地震组成,平均倾角33°;三段式深达约650千米,平均倾角60°。最大震源深度可达650~710千米, 再往下消失。贝尼奥夫认为100千米以上的地震由板块俯冲作用引发,深源地震源于板块内部变形。地震间断则指示俯冲板块的断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