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注 音】nán yuán běi zhé

【释 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 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

【示 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背景】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 文】今天我来的时候,遇见有个人要出远门,他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好,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多,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东西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

【字词解释】1.见人于大行 大行(tài háng):解释为太行山。大,读古音tài。太行山坐落于楚国北面。也有解释为大陆的,但这种解释有歧义。这块大陆可能在楚国的北面,也可能在楚国的南面。

2.方北面而持其驾 方:正在。 驾:车。 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3.将奚为北面 奚为:何为,做什么。

2.吾御者善 御者:车夫。 善:技术好,善于

3.中道而反 中道: 半路

4.头尘不去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5.此数者愈善 数:几个,几样

6.曰:“吾用多 用:路费

【寓 意】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对,就这样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