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刺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名】茅刺草

【别名】菅根、土筋、黄菅、毛针子草、地筋 、扭黄茅

【汉语拼音】mao ci cao

【英文名】Root or herb of Contorted Tanglehea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pogon contortus(L.) Beauv.ex Roem.et Schult.

【功效】清热止渴;祛风除湿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科属分类】禾本科

【拉丁文名】Radix Seu Herba Heteropogonis Contorti

【主治】热病消渴;风湿痹痛;咳嗽;吐泻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陕西南部、浙江各地。

【动植物形态】黄茅,多年生草本。须根质较坚韧。秆直立,丛生,高40-90cm,光滑无毛。叶鞘扁压而具脊,光滑无毛或鞘口具细柔毛;叶舌较硬,膜质,长约1mm,截平,具纤毛;叶片线形,长达15cm,宽3-5mm,两面均粗糙或上面基部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单生,长3-6cm(芒除外),直立或稍弯曲,下部具3-14个同性对,上部可多达12个异性对;孕性小穗线形,长6-8mm(包括长约2mm的基盘),基盘尖锐,具棕褐色髯毛;第1颖草质,被短硬毛,背部圆形,先端钝,边缘包卷同质之第1颖,具2脉,脉间被短硬毛,具膜质边缘;第2外稃膜质,极窄,延伸成芒;芒两回膝曲,长6-10cm,芒柱扭转而被短硬毛;不育小穗偏斜而略扭转,覆盖孕性小穗,绿色或带紫色,无毛或生糙疣毛。花、果期7-11月。

【性味】甘;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