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缘冰一般是指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与大陆相连的浮动冰层,通常在由冰河流入海洋过程中形成。陆缘冰本身的解体融化对海平面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随着它的解体,原先受其保护的冰河等往往会加速融化,这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还可能对洋流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很关注陆缘冰的命运
过去10年中,南极东部的拉森陆缘冰两次出现大面积的突然解体,让科学家们颇感困惑。由英国和阿根廷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最新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拉森陆缘冰之下的海水变暖有关。
1995年和2002年,拉森陆缘冰北部两块面积分别相当于卢森堡领土大小的区域分别解体,形成冰山。两次解体均在几个星期内完成,比南极陆缘冰通常的变化速度快得多。早先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南极地区气温上升导致了更多冰雪融化,融水渗入陆缘冰后加快了裂缝的形成和最后的解体。
但英国剑桥大学谢泼德领导的研究小组认为,气温上升这一理由并不充分。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拉森陆缘冰部分解体的主要原因可能并非表面融水,而是海水变暖后从底部对其所产生的消融作用。谢泼德等人的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3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