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定县原名真定,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民间艺术之乡。自晋至清末以来一直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古代冀中冀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
战鼓是正定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源远流长,久负盛名,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因正定在历史上为常山郡(三国名将赵子龙故里),故而得“常山战鼓”之名。
常山战鼓是由演奏打击类乐器组合而成的民间锣鼓,其编制小则几十人,大至几百人不等,套路多样,品种丰富,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共9系72套之多;其表演方式为边击乐边舞蹈,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造型丰富,技术精湛,气势雄浑,舞姿优美。
常山战鼓伴随多种民俗活动而形成并发展,多用于婚寿嫁娶以及节日典礼,是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山战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为当地所特有。传承严格,有家传和以师带徒两种方式。
常山战鼓是正定古城鼓、舞文化的重要遗存,对其加以保护不仅有助于了解研究我国民间鼓乐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深入研究地方民族文化、民间习俗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
常山战鼓目前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及市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如不着力加以保护,仍有失传断代的危险。
记者从河北省正定县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个县的常山战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至明代盛行于民间。常山战鼓的乐器以打击类为主,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其套路多样,曲牌繁多,表演方式灵活,不仅是音乐的演奏,还包括舞蹈的演出,伴随各种鼓点而形成不同的舞蹈套数。
正定常山战鼓入选奥运迎宾仪仗队
记者从石家庄市群艺馆获悉,正定常山战鼓入选为“2008奥运迎宾鼓乐仪仗队”,担负这项神圣使命的正定弘文中学常山战鼓队目前正在接受为期1个月的正规培训。
据中华鼓乐大会组织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先后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鼓乐庆典活动;6月23日的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各类庆典活动;7月至8月奥运城市和奥运企业巡演活动;8月至9月奥运会期间的迎宾、礼仪、庆典及26个奥运文化广场、56个奥运景点的演出活动等。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民间文化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文化部开展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和评审工作。
根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的有关规定,文化部组织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的1209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行了评议,提出了95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名单。正定常山战鼓被列入推荐名单之中。文化部办公厅已于9月18日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30天。
《正定风采》2008年10月17日刊发
正定常山战鼓亮相天安门广场
正定信息网日期:2008-8-5编辑:zdgov
8月3日,应“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组邀请,由河北省群艺馆组织的河北专场文艺演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河北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正定县常山战鼓率先登台表演,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序幕。这是继前不久常山战鼓代表河北省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广场进行了2008城市奥运文化广场展演之后,再一次向世界展示燕赵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
参加此次演出的30名队员全部来自正定县弘文中学,队员们身穿金色盔甲,个个情绪高涨,刹那间重槌齐舞,千鼓争鸣,排山倒海。场面波澜壮阔,鼓舞人心,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奥运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常山儿女对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的欢迎和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现场气氛欢快热烈,精彩的表演不仅博得了首都市民和外国游人的阵阵喝彩声,还吸引了路透社、墨西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等众多媒体的争相采访。英国路透社记者马克在采访鼓队队员时,还竖起了大拇指,对常山战鼓啧啧称赞,不断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定县文体局 张刚路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