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迈勒姆等著,武桂香等译
ISBN:10位[7121052695]13位[9787121052699]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69.00元
内容提要本书详细深入地介绍了Analysisservices工作方法,不仅介绍如何设计和创建多维对象、数据库、维度和多维数据集,而且介绍开发小组进行设计决策的重要信息。本书包括多维模型的关键概念、多维对象模型及其定义语言、MDX语言的主要概念和高级MDX概念、集成多维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机制、如何建立客户程序和访问AnalysisServices中的数据,同时还介绍服务器体系结构,包括主数据结构、数据处理和查询解析算法。此外,深入介绍数据传输的内部和外部协议(包括XML/A协议),介绍AnalysisServices如何管理内存,介绍安全模型,包括基于角色安全、代码访问安全和数据安全,以及介绍如何监视与管理AnalysisServices。本书向项目实现人员介绍AnalysisServices实际工作原理,帮助他们充分利用AnalysisServices。
本书是SOLServer2005用户的重要参考读物。
编辑推荐SQLServer2005AIlalysisServicesn可以用多维数据结构和多维查询语言MDX快速访问数据。AnalysisServices提供了根据数据仓库表格设计、创建和管理多维数据集的功能,是微软业务智能战略的基础。
本书使读者可以深入了解AnalysisServices工作方法。它不仅介绍如何设计和创建多维对象、数据库、维度和多维数据集,而且介绍了开发小组进行设计决策的重要信息。
书中包含的信息:
·了解多维模型的关键概念
·介绍多维对象模型及其定义语言
·介绍MDX语言的主要概念和深入介绍高级MDX概念
·介绍集成多维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机制
·介绍如何建立客户程序,访问ArlalysisServices中的数据
·介绍服务器体系结构,包括主数据结构、数据处理和查询解析算法
·深入介绍数据传输的内部和外部协议,包括XML/A协议
·介绍AnalysisServices如何管理内存
·介绍安全模型,包括基于角色安全、代码访问安全和数据安全
·介绍如何监视与管理AnalysisServices
作者简介EdwardMelomed是AnalysisServices小组最初的成员之一,在微软公司并购Panorama软件系统公司时到达雷蒙德。他是个程序经理,在AnalysisServices引擎的基础结构设计中起关键作用。
目录第一部分AnalysisServices简介
第1章AnalysisServices2005新特性
1.1AnalysisServices2005建模功能
1.2AnalysisServices2005高级分析
1.3新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1.4改进伸缩性
1.5开发与管理工具
1.6AnalysisServices可管理性
1.7样本工程
1.7.1客户数据
1.7.2商店数据
1.7.3产品与仓库数据
1.7.4时间数据
1.7.5账户数据
1.7.6货币数据
1.7.7员工数据
1.7.8WarehouseandSales多维数据集
1.7.9HR多维数据集
1.7.10Budget多维数据集
1.7.11SalesandEmployees多维数据集
1.8小结
第2章多维数据库
2.1多维数据模型
2.1.1概念数据模型
2.1.2物理数据模型
2.1.3应用数据模型
2.2多维空间
2.2.1描述多维空间
2.3小结
第3章UDM:链接关系型与多维数据库
3.1小结
第4章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与多维数据库概述
4.1二层体系结构
4.2一层体系结构
4.3三层体系结构
4.4四层体系结构
4.5分布式系统
4.5.1分布式存储
4.5.2瘦客户机与胖客户机
4.6小结
第二部分创建多维模型
第5章概念数据模型
5.1数据定义语言
5.1.1DDL对象
5.2小结
第6章概念模型中的维度
6.1维度属性
6.1.1属性的属性与值
6.1.2属性间的关系
6.1.3属性成员键
6.1.4属性成员名
6.1.5属性间的关系
6.1.6属性离散化
6.1.7父属性
6.2维度层次
6.2.1层次类型
6.3属性层次
6.3.1父子层次
6.4小结
第7章多维数据集与多维分析
7.1多维数据集维度
7.1.1多维数据集维度属性
7.1.2多维数据集维度层次
7.1.3角色扮演维度
7.2维度多维数据集
7.3透视
7.4小结
第8章度量值与多维分析
8.1多维多维数据集的度量值
8.1.1SUM
8.1.2MAX与MIN
8.1.3COUNT
8.1.4DISTINCTCOUNT
8.2度量值组
8.3度量值组维度
8.3.1事实的粒度
8.3.2间接维度
8.3.3度量表达式
8.4链接度量值组
8.5小结
第9章多维模型与BusinessInteIligenceDevelopmentStlldio
9.1创建数据源
9.1.1创建新数据源
9.1.2修改现有数据源
9.1.3修改DDL文件
9.2设计数据源视图
9.2.1创建新数据源视图
9.2.2修改数据源视图
9.3设计维度
9.3.1创建维度
9.3.2修改现有维度
9.4设计多维数据集
9.4.1创建多维数据集
9.4.2修改多维数据集
9.4.3建立多维数据集透视
9.4.4定义多维数据集翻译
9.5配置与部署工程以便浏览多维数据集
9.5.1配置工程
9.5.2部署工程
9.5.3浏览多维数据集
9.6小结
第三部分用MDX分析数据
第10章MDX概念
10.1SELECT语句
10.1.1SELECT子句
10.1.2在多维空间定义坐标
10.1.3默认成员与WHERE子句
10.2查询执行情境
10.3集合代数与基本集合运算
10.3.1并集
10.3.2交集
10.3.3差集
10.3.4乘集
10.3.5除集
10.4MDX函数
10.4.1层次导航函数
10.4.2筛选集合的函数
10.4.3数据排序函数
10.5MDX中引用对象和使用唯一名称
10.5.1按名称
10.5.2按限定名
10.5.3按唯一名
10.6小结
第11章高级MDX
11.1在MDX查询中使用成员和单元格属性
11.1.1成员属性
11.1.2单元格属性
11.2处理Null
11.2.1Null成员,Null多元组与空集
11.2.2Null与空单元格
11.3MDX对象间的类型转换
11.4强关系
11.5WHERE子句中的集合
11.6子选择与子多维数据集
11.7小结
第12章基于多维数据集的MDX计算
12.1MDX脚本
12.2计算成员
12.2.1定义计算成员
12.3赋值
12.3.1赋值运算符
12.3.2指定计算属性
12.3.3作用域语句
12.3.4Root与Leaves函数
12.3.5计算单元格
12.4命名集合
12.5多维数据集计算的执行顺序
12.5.1最高遍优先
12.5.2递归解析
12.6小结
第13章基于维度的MDX计算
13.1一元运算符
13.2自定义成员公式
13.3半累加性度量值
13.3.1ByAccount聚合函数
13.4维度计算的执行顺序
13.4.1最近优先
13.5小结
第14章用存储过程扩展MDX
14.1创建存储过程
14.1.1创建公共语言运行时汇编程序集
14.1.2用程序域包送公共语言运行时汇编程序集
14.1.3创建COM汇编程序集
14.2从MDX调用存储过程
14.3安全模型
14.3.1基于角色安全
14.3.2代码访问安全
14.3.3基于用户安全
14.4服务器对象模型
14.4.1对元数据对象的操作
14.4.2MDX对象操作
14.5使用默认库
14.6小结
第15章关键性能指标、操作与DRILLTHROIJGH语句
15.1关键性能指标
15.1.1定义KPI
15.1.2发现与查询KPI
15.2操作
15.2.1定义操作
15.2.2发现操作
15.3细化钻取
15.3.1DRILLTHROUGH语句
15.3.2在多维数据集中定义DRILLTHROUGH列
15.4小结
第16章将数据写入AnalysisServices
16.1用UPDATECUBE语句将数据写入多维数据集单元格
16.2可更新与不可更新单元格
16.3更新生命期
16.4启用回写
16.5将回写分区变成普通分区
16.6其他进行回写的方法
16.7小结
第四部分创建数据仓库
第17章从关系型数据库载入数据
17.1载人数据
17.2数据源对象
17.2.1数据源对象属性
17.2.2数据源安全性
17.3连接超时
17.4小结
第18章DSV与对象绑定
18.1数据源视图
18.1.1命名查询
18.1.2命名计算
18.2对象绑定
18.2.1列绑定
18.2.2表绑定
18.2.3查询绑定
18.3小结
第19章多维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模式架构
19.1数据仓库的关系型模式架构
19.2从多维模型建立关系型模式架构
19.2.1用向导创建关系型模式架构
19.2.2用模板创建关系型模式架构
19.3小结
第五部分将数据引入AnalysisServices
第20章物理数据模型
20.1存储数据的内部组件
20.1.1数据存储结构
20.1.2文件存储结构
20.1.3位存储结构
20.1.4字符串存储结构
20.1.5压缩存储结构
20.1.6存储的散列索引
20.2维度的数据结构
20.2.1属性数据结构
20.2.2属性关系
20.2.3层次数据结构
20.3多维数据集物理模型
20.3.1用数据定义语言定义分区
20.3.2分区物理模型
20.3.3多维数据集数据结构概述
20.4小结
第21章维度与分区处理
21.1维度处理
21.1.1属性处理
21.1.2层次处理
21.1.3建立译码表
21.1.4建立索引
21.1.5维度处理模式
21.1.6维度处理选项
21.1.7处理ROLAP维度
21.1.8处理父子维度
21.2多维数据集处理
21.2.1数据处理
21.2.2建立聚合与索引
21.2.3多维数据集处理选项
21.3进程报告与错误配置
21.3.1ErrorConfiguration属性
21.3.2处理错误处理
21.4小结
第22章用SQLServer集成服务载入数据
22.1用直接载入ETL
22.1.1创建SSIS维度载入包
22.1.2创建SSIS分区载入包
22.2小结
第23章聚合设计与基于使用优化
23.1设计聚合
23.1.1关系型报表型维度
23.1.2柔性与刚性聚合
23.1.3聚合对象与聚合设计对象
23.1.4聚合设计算法
23.2查询使用统计信息
23.2.1设置查询日志
23.2.2监视聚合使用
23.3小结
第24章主动缓存与实时更新
24.1数据锁存与主动缓存
24.2定时与主动缓存
24.3主动缓存情形
24.3.1MOLAP情形
24.3.2调度MOLAP情形
24.3.3自动MOLAP情形
24.3.4中锁存MOLAP情形
24.3.5低锁存MOLAP情形
24.3.6实时HOLAP情形
24.3.7实时ROLAP模式
24.4主动缓存期间的改变通知与对象处理
24.4.1调度处理与更新
24.4.2改变通知类型
24.4.3递增更新与完全更新
24.5主动缓存的一般考虑
24.6监视主动缓存活动
24.7小结
第25章建立可伸缩Analysisservices程序
25.1达到伸缩性
25.1.1向上方法
25.1.2向外方法
25.2OLAP场
25.2.1数据存储
25.2.2网络负荷平衡
25.3链接维度和度量值组
25.3.1更新链接对象的源
25.3.2链接维度
25.3.3链接度量值组
25.4远程分区
25.4.1处理远程分区
25.5用BussinessIntelligenceDevelopmentStudio创建链接维度
25.6小结
第六部分分析服务器体系结构
第26章服务器体系结构与命令执行
26.1命令执行
26.2会话管理
26.3服务器状态管理
26.4执行改变AnalysisServices对象的命令
26.4.1创建对象
26.4.2编辑对象
26.4.3删除对象
26.4.4处理对象
26.4.5控制事务的命令
26.4.6管理并发生
26.4.7用实现锁达到事务同步
26.5取消命令执行
26.6Batch命令
26.7小结
第27章内存管理
27.1经济内存管理模型
27.2服务器性能与内存管理器
27.2.1内存持有者
27.2.2内存回收
27.3管理不同子系统的内存
27.3.1缓存系统内存模型
27.3.2管理文件存储的内存
27.3.3管理用户会话使用的内存
27.3.4其他内存持有者
27.4内存分配器
27.5用内存控制器高效分配内存
27.5.1属性与分区处理模型
27.5.2建立聚合的模型
27.5.3建立索引的模型
27.6小结
第28章查询执行体系结构——计算MDX表达式
28.1查询执行阶段
28.2剖析MDX请求
28.3创建计算作用域
28.3.1全局作用域与全局作用缓冲区
28.3.2会话作用域与会话作用域缓存
28.3.3全局与会话作用域生命期
28.4建立虚拟集合运算树
28.5删除空多元组以优化多维空间
28.6计算单元格值
28.6.1构造计算执行计划
28.6.2求值计算执行计划
28.6.3执行计算执行计划
28.7缓存子系统
28.7.1维度与度量值组缓存
28.7.2公式缓存
28.8小结
第29章查询执行体系结构——从存储体读取数据
29.1查询执行阶段
29.2查询不同类型的度量值组
29.2.1查询普通度量值组
29.2.2查询ROLAP分区
29.2.3查询带DISTINCOUNT度量值的度量值组
29.2.4查询远程分区与链接度量值组
29.2.5查询具有间接维度的度量值组
29.3小结
第七部分访问AnalysisSevrices数据
第30章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数据访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