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杲观,位于距代县城23公里处的天台山沟掌里,历史上也曾称天台寺,佛道二教都曾在此活动过。为山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杲者,人名也,生平不详。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相传春秋时,赵襄于灭代国,代君夫人摩笄自杀后,其余姬妾由丞相赵杲保护外逃,来到此地,隐居于石洞中。另一种说法是秦二世时,宦官赵高私藏于此。后来因赵高名声不佳,便改高为杲。近来又有人考证说,赵杲是隋炀帝幼子赵王杲,曾与隋炀帝被突厥困在代州。
据《代州志》载,赵杲观创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
北洞是主体建筑部分。中区有大殿三间,坐北向南。原为道教三清塑像,后被佛教改成三世佛。左右耳殿,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南阁一间。东侧迎面山壁上,自然形成庞大的三角形石缝,内有天然石洞,景观奇特。石缝上端,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筑,建造精巧。阁内设有铁索,扶铁索可攀援而上。在阁的东边又有一洞,内建殿三间,名九仙女阁,塑九仙女像。箭阁外塑赵杲泥像,头顶距石崖仅二指半,故旧称“赵杲观,离天二指半”。再往南,就是赵杲观最险峻的景观了。峭峰高处,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楼三间。一眼望去,高阁悬空,上峭崖,下绝壁,左右山石如刀削。上下左右根本无路可通。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只有勇敢的虔诚者或探险者,方可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只能望楼兴叹,故铁索被誉为“仙阁云梯”。三层楼建筑后依山洞,前为砖木结构。上层内塑太上老君、无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层内塑关圣帝君。下层供修持者居住。当时修筑情景,真令人难以想像。北洞群落,地形险要,峰峦竞秀,古木参天,峭峻幽邃,设计大胆,造型奇特。人夸“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现”说的并不过分。
南洞又名自在庵,取观自在之意。利用一天然石窟,内塑观音及十八罗汉像。洞内保存有明代观音救八难石刻画像18块,弥足珍贵。
[古松寺]位于新高乡刘家圪洞村,为五台山建筑群三百古刹之一。座东向西,分上下两院。上院为主建筑群,建有正殿3间,南北配殿6间,正殿后又有东西南北配殿各3间。下院中为戏台5间,南北配房各6间,于戏台两侧开山门。上下院之间建牌坊,石雕底座,高9米,宽7米,侧建钟鼓二楼,下通二十四级台阶。
[弥勒洞]位于赵杲观九仙妆池东侧,内塑弥勒佛像、四大天王像,数百级台阶曲折相通,为朝山第一洞天。弥勒佛坐于莲花宝座上,袒胸露乳格外洒脱。“笑口常开看世间众生劳碌,大肚藏晦容天下难容之事”。
[支腰石]位于赵杲观山门前林荫道中,又名下马石。石生山根,嶙峋巨大,突兀而出。相传有位潜心求道的老人,来到下马石跟前时,累得气喘吁吁。当时,他无意中在石缝中支一根树枝后,所患疼痛立刻消失。从此下马石便传名为支腰石。
[碑林游廊]位于赵杲观南侧,与支腰石相望,左右两廊各长50米。仿古结构,琉璃瓦顶,内列石碑30通。
[朝元洞]位于碑林游廊西侧,为砖座两叠,木楼五层,镶嵌于一道天然大石缝中。楼脊直插悬崖,造型格外独特优美,与整个山体揉为一体。五层楼斜成宝塔形,层层逼上,依次塑有弥勒如来、玉皇大帝、玄上帝、接引诸佛等佛像。从楼底洞门入,索链攀环而上,爬出洞口,遥望山色苍茫,顿生蓬莱之感。
[九仙洞]位于朝元洞东北侧,原为玄女洞,今称九仙洞。洞内塑代王九女像,洞外箭阁塑赵杲像,因距窟顶仅余二指半,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之说。
[三清洞]位于九仙洞西北侧,高阁嵌空叠楼三重,楼后倚石洞建屋檐,上层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像,中层塑关帝像。悬匾“横空出世”。阁无栈道,上有老鹰之盘旋,下有云雾之缭绕,唯数丈铁链悬于绝壁,欲登者需手脚并用引身而上。曾于观中修行的紫霞道人,每天都要手托香烛上楼功课,由于心诚志笃得道成佛坐化洞中,所留色骨彩塑为像。
[药王庙]位于药王洞南侧,依崖临壑,壁台而建,面阔3间,进深3间,中塑药王像。中悬匾“天医灵庐”,旁置联“荆山对峙作佛阁围屏,沱水萦流胜蓬壶妙境。”相传孙思邈在药王洞修道期间,为当地百姓祛治百病,极尽救死扶伤之善事,后世因感念其功德,遂建庙祭祀。
[自在庵洞]址赵杲观东南面,为僧侣修身禅房,房前走廊仅足2米,仰望危崖凌空压顶,俯视幽谷云绕生风。洞分两室,曲级相通,内室幽闭如壳,唯小方窗透映光明。室内炕灶俱备,历为观中高僧悟道坐化之处,曾有许多高僧于此圆满功德。
[观音洞]位于自在庵洞上侧,又名三圣殿,后嵌石洞前衔屋檐,其内宽敞舒展。中塑三菩萨像,为慈航大士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王菩萨。周塑十八罗汉,有执卷育经者,有切珠念佛者,或秉钵或举棋,各具神态,维妙维肖。进门两壁绘观音救难图,左右各4幅,均为琅嵌壁画,至为珍贵,极具研究价值。
[罗汉洞]位于观音洞东侧,为三层建筑,悬匾“天庭”,配联“深山藏古刹,绿树隐圣地。”洞室敞朗,内塑十八罗汉。
赵杲观此外还有青山寺、中解水库、送醋老人庙、钉盘碗师傅庙、李仙庙、三圣洞、赵杲洞、滴水洞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