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国防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德意志国防军(德语:Wehrmacht)是1935至1945年间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正规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防卫军包括陆军(Heer)、海军(Kriegsmarine)和空军(Luftwaffe)。武装党卫队和冲锋队单位有时也配属於防卫军。

名称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军队按照德语称为Reichswehr,字面意思是「帝国防卫军」,故此翻译为德国国防军。由於德国从1919年以後再没有帝制,故此Reichswehr(意指国军) 不能翻译成帝国军等。1919年後的德国历史中,其他包含Reich字眼的名称多数也指为「国家」,除了「第三帝国」等著名名称作「帝国」论。

希特勒与纳粹党上台後,在1935年才将国防军改名为「Wehrmacht」,字面意思是「防御力量」(军队),故此翻译为德意志国防军。西方一般直接用 Wehrmacht 借代二次大战时期的德军。

背景德语中的Wehrmacht字面上的意义是「防御力量」,原先是使用在比较一般性的意义上: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指称德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武装部队。例如,1919年的魏玛宪法的第47条宣称,联邦大总统是所有部队的最高统帅。

德国的武装部队的正式名称在1935年之前都是Reichswehr。到了1935年,他们才被称为Wehrmacht。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之後,盟军占领德国,随後在1955年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军事力量重整。西德新设武装部队被称为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

现在在德语与英语中Wehrmacht这个词汇习惯上都特指德国在第三帝国和二次大战时代的武装部队。

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後,德国投降,签署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军队不能多过十万人,海军则不多过一万五千;其他有至多六艘战舰、六艘巡洋舰, 和十二艘驱逐舰。坦克和火炮都被禁止。

但在1922年的拉巴洛条约(Treaty of Rapallo), 德国可在苏联训练坦克和空军;德国的化学武器研究和制造同样可在苏联进行。结果,大约三百名德国飞行员在Lipetsk接受了训练;一些坦克在喀山附近训练;而毒气则在萨拉托夫被开发。

在保罗·冯·兴登堡死後,所有德国军官发誓忠诚於希特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