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中国文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王兆胜著

ISBN:10位[7802309115]13位[9787802309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45.00元

内容提要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作者认为,在中国现代作家整体地反传统和不遗余力地批判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林语堂能独辟蹊径、反观溯源、推陈出新,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灵光和价值意义,反映了他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广阔性、兼容性和超前性,也反映了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古老与新青等二元对立关系上的超越性意向。

编辑推荐林语堂是中国现代很有个性和魅力的一位作家、学人和智者,他的世界性影响远超乎我们的认识甚至想象。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林语堂研究一直不为人重视,甚至处于边缘和沉寂的状态。

近些年,林语堂与沈从文、张爱玲一样广受人们的青睐,其研究也开始不断升温。这是林语堂研究专家王兆胜博士的又一部力作,他积十年研究之功,第一次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探讨了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本书资料翔实、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而又论证有力。更重要的是,它写得直一诚,有着高尚的境界和品位。其中,既有理性的哲思,又有情感的绽放,还有心灵的感悟,更有生命的飞扬。

作者简介王兆胜,男,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1986和1989年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牛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林语堂研究会顾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林语堂的义化情怀》、《闲话林语堂》、《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林语堂大传》、《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和《文学的命脉》等1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和《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文章多被转载,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有散文随笔集《天地人心》,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高考模拟题和各种选本。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近年来主要从事林语堂研究、20世纪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创作。

目录第一章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

一由贬损到褒扬

二对儒、道、释的基本看法

三提纯中国文化精神

四重建中国文化

第二章林语堂与儒家文化思想

一从“温和解构”到“热烈阐扬”

二精神滋养与衣钵传承

三现代意识和批评态度

第三章林语堂与道家文化精神

引言

一归于自然与天地大道

二柔弱的女性美学

三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

四浪漫优雅的文体风格

结语

第四章林语堂与中国古代艺术

一挚爱与高扬

二中国艺术的魅力

三生活的艺术

第五章林语堂与旧体诗词

一诗乃心灵的宗教

二戏化的诗风

三诗样的人生

第六章林语堂与中国古典小说

引论

一神秘奇幻:浪漫精神的流光溢彩

二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三艺术形式的仿本与描摹

结语

第七章林语堂与《红楼梦》

一平生最爱是“红楼”

二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

三家庭文化叙事

第八章林语堂与北京文化

一魂系北京

二丰富与博大

三梦幻之美

四自足与快乐

五根脉所在

第九章林语堂与明清小品

一酷爱与痴迷

二钟情原因之探讨

三获益良多

四突破与限制

第十章林语堂与“公安三袁”

一灵魂的转世

二钟毓性灵

三悲感与逍遥

四超越与局限

第十一章文化融合:世纪需要林语堂

一敬天·爱人·惜物

二修身·齐家·爱国·宇宙文章

三幽默·闲适·快乐

四矛盾·和谐·安详

附录林语堂研究的意义、现状与瞻望

一世界性影响

二不可忽略的文学史地位

三研究进展及其局限

四新世纪研究构想

后记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