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袁望冬著

ISBN:10位[7811132419]13位[9787811132410]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25.00元

内容提要本书主要运用了科技创新哲学、区域创新系统论学等学科综合方法,从科技外创新的社会认识论、科技创新的社会发展论、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论三个方面阐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问题。主要内容有科技创新的内涵与本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机理,以科技创新增强自由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实现途径。

本书适合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技创新管理研究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干部阅读。

作者简介袁望冬,湖南宁乡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现代科技教研部主任,副研究员,科技技术哲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创新与创新理论、技术经济。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寻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经济手段”,最终成果《绿色发展的经济手段》(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参与国家课题研究1项,主持省级课题研究3项,参与省社科重大课题与省级课题研究7项。参编著作教材6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目录导论

第一篇科技创新的社会认识论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科技创新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创新与科技创新

第三节科技创新的趋势与模式

第四节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的状况

第二章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节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章科技创新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科技创新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科技创新的政治功能

第三节科技创新的文化功能

第四节科技创新的生态功能

附:实证分析一

第二篇科技创新的社会发展论

第四章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第二节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

第三节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

第五章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

第一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第二节创新文化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六章区域科技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

第一节区域科技创新

第二节区域创新体系

第三节科技创新与新型工业化

第四节国家创新体系

附:实证分析二

第三篇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论

第七章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

第一节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第二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第三节培养科技创新思维

第八章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第九章科技创新生态化

附:实证分析三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科技创新可以整合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促进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消化和改造过程,达到两种文化观念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观念的更新和繁荣。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科技创新是从构想的产生、研究、开发、中试、新产品试制、生产、销售、服务及市场调研等的完整过程。其间每一个环节都要人参与活动,都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

(一)科技创新形成了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导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全体成员所拥有的共同信念和价值的根本观点,体现着现代企业的宗旨、根本追求和精神归宿。科技创新正是从创新的价值取向、创新目标、发展方向上来反映和形成企业价值观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