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确证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内没有核遗传物质,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将失去增殖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患病毒性疾病时总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因此血小板有可能与皮肤, 粘膜和白细胞一样是构成机体对抗病毒的一道防线。

疾病简介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参见第131节)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诊断必须彻底弄清病人的服药史,以排除对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坏的药物.约5%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可发生血小板减少(见下文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为保持动静脉输注导管通畅,即使应用极少量肝素冲洗,也可发病.其他药物较少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例如奎尼丁,奎宁,磺胺制剂,口服抗糖尿病药,金盐以及利福平. 病史中还有很重要的内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础疾病的症状(例如关节疼痛,雷诺氏现象,不明热);提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见下文ttp-hus)的体征与症状;10天之内输过血提示可能是输血后紫癜,大量饮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减少症.5%孕妇分娩期可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的患者常伴血小板减少症,可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见itp)相鉴别;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症状的危险因素和病史. 体检对诊断亦很重要:(1)通常继发于感染性或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时有发热,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及与药物有关的紫癜则不发热.(2)由于血小板的破坏增加(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药物有关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脾脏扪诊不增大;而继发于脾脏对血小板阻留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脾脏大多可以扪及,继发于淋巴瘤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也是如此.(3)其他慢性肝病的体征对诊断也有意义,如蜘蛛痣,黄疸和肝掌.(4)妊娠末期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细胞计数是确定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严重性的关键性检查,同时血涂片检查能为其病因检查提供线索(表133-2).若血小板减少不伴有其他影响止血功能的疾病(例如肝脏疾病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止血功能筛选检查(参见第131节)则是正常的.骨髓象检查若在血涂片上见到除血小板减少以外的异常,有本检查适应证.本检查可提供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形态的信息,并确定有或无引起骨髓功能衰竭疾病(例如骨髓异常增生)的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检查临床意义不大.若患者病史或检查提供hiv感染危险依据,应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查. 除了瘀斑,紫癜和粘膜出血(轻微或量多)外,体检结果均为阴性.外周血检查结果,除血小板数目减少外,均属正常.骨髓检查通常除可发现巨核细胞正常或数量增加外,其他亦属正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主要是与自体免疫有关的一种常见出血性疾病。其病因除自体免疫因素外,还有脾脏作用、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血小板3因子缺乏等。

急性型较少见,儿童居多,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病前1-3周多有上感病史。主要表现为:①急起畏寒、发热;②出血部位广泛,皮肤黏膜出血广泛且严重;③脾脏肿大;④预后良好,大多数半年内可治愈或自愈,仅少数病例转达变为慢性型;⑤血小板<50×109/升。

慢性型较多见,多发生于女青年。主要表现为:①起病缓慢,病程长;②出血轻,一般为皮肤、鼻、齿龈出血和月经过多;③可以轻度脾肿大;④少部分可痊愈,大部分反复发作而迁延数年;⑤血小板多在50×109/升以上。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皮肤、粘膜等处出血的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般表现:根据发病及病程的缓急、临床特点,本病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比较少见,以小儿居多。起病急,常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出血,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出血也常见,起病前1~2周常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病史。血小板明显减少,可低到5000~20000/立方毫米,多数病员经过积极治疗,可于数周或数月内恢复,以后不再发作,个别病员可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慢性型:比较多见,以青年女性较多。起病较缓慢,持续时间长,有反复出血的病史,出血程度不一,有的仅为瘀点或瘀斑,有的可出现严重的粘膜或内脏出血。女性患者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长者常引起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的程度较急性型为轻,其数值常随疾病的缓解或发作而上下波动。骨髓涂片检查可发现巨核细胞增多,但缺乏血小板形成,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随其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多变,需迅速鉴别病因,若有可能应予以纠正(如在肝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停用肝素).由于血小板反复输注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而要间歇性使用以预防上述抗体产生.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消耗,则血小板输注应保留于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若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则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减少(如血小板数<10000/μl). 成年人的治疗通常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例如强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但大多数病人的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肾上腺类固醇剂量后即复发.脾脏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缓解.对于用类固醇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由于慢性itp病程长,同时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对治疗方法的利弊仍须慎重权衡.应用合成的雄激素(达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或环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疗法的疗效并不一致. 对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静注(ivig),这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清除包被抗体血小板的作用.ivig剂量1g/kg,1天或连续2天.患者血小板数常可在2~4天内上升,但仅维持2~4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kg.d)静脉输注3天,可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且费用略低于ivig.对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应输注血小板.由于糖皮质类固醇或ivig可能预期在几天内显效,因而对itp患者不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患儿治疗与成人相反.使用皮质类固醇或ivig可迅速恢复血小板数,但不能改善临床结果.由于大多患儿在几天或几周内可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自发性恢复,有时推荐单用支持疗法.对使用皮质类固醇或ivig无效的慢性型itp患儿脾切除术应至少推迟6~12个月,这由于无脾患儿增加了严重感染的危险,即使患病经年累月,大多患儿可自发性缓解.

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1. 引起骨髓再生低下低下或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药物。 在一定剂量下易引起骨髓再一低下的化学物质及药物:

①苯、二甲苯等。②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苯丙酸氮芥等。③抗代谢药:如阿糖胞苷、巯基嘌呤等。④抗癌抗生素类:如正定霉素、阿霉素等。⑤其他:如有机砷等。

2. 可以引起骨髓再生障碍或低下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新青I号、三甲双酮、苯妥英钠、乙琥胺、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糖尿病药(如甲磺丁脲、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保泰松、消炎痛、安定及镇静药(安宁、利眠宁、氯丙嗪等)、金制剂、染发刘、扑敏宁、扑尔敏、乙酰唑胺等

3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制造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噻嗪类药、雌激素类、乙醇、甲磺丁脲、瑞斯脱霉素等。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血小板减少专题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一:

【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二:

【辨证】血热脾虚。

【治法】止血摄血。

【方名】止血汤。

【组成】生地20克,黄芪30克,藕节10克,白芨10克,山楂10克,茜草10克,红枣10枚,花生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四种食补方

(1)红枣羊骨粥

配方:红枣15枚,羊骨500克,大米200克。

制做及服法:羊骨(以腿骨为佳)洗净,敲成2段,加水用文火煮1小时,捞起骨,将骨髓剔于汤中,加入大米红枣,煮成粥。每日分两次服完。

功能及适应症:益气摄血,补髓生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2)鲜藕粥

配方: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血热动血型有辅助。

(3)阿胶糯米粥

配方: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糖食之,每食适量。

功能及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4)花生红枣汤

配方: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熟透,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喝汤、嚼食红枣和花生。

功能及适应证:温补脾胃,养血益气,对于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辅助作用。

食补医血小板减少

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北京华军中医院血液病专家史淑荣主任出诊时间:每周六全天。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我有一病人平时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后发展到咬馒头、吃香蕉时,都会在食物上留下血迹。经医院作血液化验,确诊是血小板减少症。先后吃过仙鹤草、凝血糖浆、维生素C等制剂。因该病人从小怕吃各种药品,还时常漏服,故效果不佳。

后来我让其选用花生仁30克、红枣20克、带皮留芯的莲子20克加水一起煮熟,每天分两次当点心食用。

因当年"食补不如锻炼"的说法相当流行,自己确实也需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我依据中医学的耳穴理论,设计了简单易行的耳朵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耳朵,上下来回摩擦2分钟,把两个耳朵擦得又红又热,感觉到耳朵上的血液循环在加速。每天2次。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把耳朵操当成是锻炼身体的"全息"体操,既省时又省力。

现在此病人的血小板减少症早已彻底治愈,至今没有复发过。

血小板减少的食疗

一、花生党参汤 花生红衣6g,红枣10枚,党参10g。把花生衣、红枣、党参用砂锅加水煮成汤,弃掉党参、花生衣药渣,吃红枣喝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养心健脾,益气摄血的功效。对于病后体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良效。

二、白茅根炖猪皮 白茅根30g,猪皮500g,冰糖适量。白茅根布包水煎,取汁,再以汁代水,煎煮去毛洗净之猪皮,炖至汤汁稠粘时,入冰糖拌匀。此为1日量,分4~5次餐食。该药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热毒郁营型者,皮肤出现紫斑,或有鼻衄、牙衄、尿血、便血、小便黄赤等症。

三、羊脊骨汤 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10g,菟丝子10g,葱、姜、盐适量。将羊脊骨碎成块;肉苁蓉酒浸一夜,刮去粗皮;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用水适量,放入羊脊与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此为1日量,分2次空腹食之。该药膳有补肾阳、益精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圆肉花生汤 龙眼肉12g,带衣花生25g,大枣15g。大枣去核,与花生仁、龙眼肉加水同煮后食。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健脾补心、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脾虚肌衄或虚劳血虚等症。

五、枸杞参枣鸡蛋汤 枸杞子10g,红枣10枚,党参10g,鸡蛋2个。把枸杞,红枣、党参放砂锅内同煮成汤,鸡蛋煮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饮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不摄血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六、鸡血藤大枣汤 鸡血藤20g,大枣15枚。以上二药水煎后弃鸡血藤药渣,吃枣饮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益气摄血、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复出血,兼有鼻衄、齿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心悸,动则心跳气短,震颤多汗等症。

七、花生衣红枣汁 花生米50g,红枣30g。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红枣洗净后温水泡涨,以浸药之水煮花生衣及红枣半小时,去花生米衣,加适当红糖。此为1日量,分3次饮汁共吃枣和花生。该药膳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失血及血虚、肿瘤经放疗、代疗后血象异常等。

血小板减少就一定会出血吗?

血小板减少不一定会出血。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二是个体差异。正常人血小板数量为(10~300)X 10’/升。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减少((8~100)X109/升即(8万~10万)/立方毫米)大多不表现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中度减少《50~80)X 10’/升即临万~8万)/立方毫米),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点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重度血小板减少(50 X 10’/升以下即5万以下),则大多数会出现较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紫痛。更严重者血小板减少(20 X10’/升以下即2万以下),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共发症。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如血管通透性)及出血耐受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以对血小板减少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有的病人血小板降至50 X 10’/升左右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瘀血,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只有20 X 10’/升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后一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防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避免外伤,出血严重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参加锻炼,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细软,如有消化道出血,应进半流质或流质,忌食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斑疹病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弓随感染。

血小板减少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

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专家解释,目前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