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海滨村海滨村位于金清镇东北部,东临东海,南邻海燕村,西连渔港浅海,北以中礁为界。全村245户,总人口756人,共有党员21名,村民代表38人。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2万元,人均收入15282元。
近年来,该村广大群众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敢打敢拼,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事的行业主要以渔业、运输业为主。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造船业在该村迅速发展起来,经村民自己集资,现万吨级以上在建国内货轮约15艘、国外货轮约10艘。渔轮8对。
该村多次荣获区、镇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一级文化村,区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省级标准小康村,计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荣兴朝鲜族乡海滨村海滨村位于盘锦市大洼县南端,荣兴朝鲜族乡西部,东靠辽河,西临渤海,是朝鲜族聚居村,全村共有农户482户,有朝鲜族同胞1312人,水稻种植面积7201亩,是沿海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环境肥沃。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海滨村人探索出一套养狐的成功经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全村狐狸养殖数量达11000余只,年创产值500余万。近几年,海滨村曾被国家、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授予“文明村”、“文明标兵”、“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如今,海滨村以特种皮毛动物养殖产业及水稻种植产业为支柱,年总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500元以上。
上海市崇明县三星镇海滨村位于本镇的西北部,2002年4月,海滨村与滨南村合并,以原来的海滨村命名。其范围:东至白港、西至仓房港、南至三协村、北至新海农场。全村区域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3206亩。全村788户,2071人,有24个村民小组。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种植橘树400亩,并租给三桑公司土地159亩,种植蔬菜,以小茄子、萝卜为主。
该村南部即原滨南村,在21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崇明县农业学大寨的试点单位。这一区域,农田成片,村民集中居住在新建公路的北侧。村委会办事处门前,新建公路南边路旁,至今还竖立着砖砌的外形为三面红旗的标志性建筑。
该村2002~2003年度,2004~2005年度,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安全小区。2002~2004年度被评为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02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镇五好党支部、上海市卫生村,2004~2006年度被评为县五好党支部。原滨南村于1991~1992年度、1993~1994年度、1997~1998年度三次被评为崇明县文明村。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海滨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海滨地处沿海,位于湄洲湾西畔,隶属于枫亭镇,距仙游、惠安县城和莆田市各25公里,东与城厢区东海沙村紧邻,西与海安村接壤,南面临海域,隔海遥望泉港区东吴山,北与太子山相连。
[村落与居民]本村东西宽2.1公里,南北长子公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0亩,海滩3000亩。本村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1115户,总人口5298人。
[历史人文]海滨村钱江朱氏始祖赏公,号逸斋,自宋微宋宣和七年(1125年)由侯官分居寨(今海滨、海安、和平、辉煌等村)。朱赏公为特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尤溪县尉、南剑洲司、南安县司。后又繁衍莆、仙、惠、泉及台湾。钱朱后裔约10多万人。自宋到明代,海滨村中进士6人。
[建筑景观] 海滨村钱江朱氏宗祠建于600年前,几经修葺,仍保持古建筑风格。祠堂分为前、中、后三座,两边护厝,三进门,内保存始祖画像及历代祖公宗牌,两边有历史碑记,朱氏大事记,历代朱氏官员名人录,完整保留600多年的手抄江朱氏族谱。境内的朱寨大宫始建于元代(公元1333年),大宫仿宫宇结构。宫内保存元代的本星剑、围屏、铜炉等珍贵文物;宫前有元代建造的石筑“雁塔”仿古建筑的石鼓楼。1997年朱寨大宫(即新兴宫)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