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简介底张乡位于洛宁县城西南19公里处,北依洛河与长水乡隔河相望,南依熊耳山与栾川县接壤,西与兴华乡相连,东接西山底乡。该乡辖29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该乡行政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1][4]
行政辖区辖底张、西么头、古村、庙沟、礼村、刘营、东么头、西寨根、曲阳、侯峪、苏村、黄村、柴窑、草庙岭、通天沟、东南、北安沟、南安沟、大阳、北张洼、下高、中高、上高、盐池、马营、小店、中沟、石井头、西岭29个行政村。[3]
辖区代码410328213:~200底张村 ~201西么头村 ~202古村 ~203庙沟村 ~204礼村 ~205刘营村 ~206东么头村 ~207西寨根村 ~208曲阳村~209侯峪村 ~210苏村 ~211黄村 ~212柴窑村 ~213草庙岭村 ~214通天沟村 ~215东南村 ~216北安沟村 ~217南安沟村 ~218大阳村 ~219北张洼村 ~220下高村 ~221中高村 ~222上高村 ~223盐池村 ~224马营村 ~225小店村 ~226中沟村 ~227石井头村 ~228西岭村[3]
历史沿革1958年属兴华公社,1971年析设底张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底张、东磨头、西磨头、古村、庙沟、礼村、刘营、小店、石井头、中沟、北张凹、北安沟、南安沟、大阳、下高村、中高村、上高村、盐池、马营山、西寨根、东南村、同田沟、草庙岭、柴窑、黄村、苏村、曲阳、侯峪28个行政村。[3]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总人口
20707
男
10870
女
9837
家庭户户数
5248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701
家庭户男
10864
家庭户女
9837
0-14岁(总)
5907
0-14岁男
3030
0-14岁女
2877
15-64岁(总)
13627
15-64岁男
7282
15-64岁女
6345
65岁及以上(总)
1173
65岁及以上男
558
65岁及以上女
6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084
产业结构底张乡山、涧、川皆备,整体地貌为 “七山二涧一分川”。是河南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李翔梧、温旭阳等革命先烈的故乡。境内自然资源充足,特别是金、银、铜、铁、铅等储量丰富,尤以铁、金矿为主,且品位较高,据技术部门探测铁矿资源储量达368万吨。
同时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达2000万立方米。2000年以来,底张乡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政策引导,增加科技含量等措施,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带领老区人民走出了一条以烟叶生产为主导,工矿业发展为支撑,林果业、畜牧业、劳务经济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子。
烟叶面积由2002年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2007年的4500亩;招商引资由2003年350万元递增到2007年2000万元。劳务输出2006年输出人员已达7300余人次,劳务收入达3500余万元,比2003年劳务收入1400余万元增长了两倍;全乡各类养殖厂达20余个,其中千头养猪场1个,百头以上养猪场5个。以植桑养蚕为主的苏村植桑面积达200 亩,年产蚕茧20吨。全乡香菇种植户达190余户,年种植香菇280余万袋。2006年全乡财政收入达19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达10991万元。[1]
基础建设2002年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110间上下两层街道门面房建设及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和专业市场建设;投资近400余万元,修建学校21所,使全乡2900余名在校师生的教学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850余万元,铺筑水泥路40余公里,使全乡2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投资80余万元对乡机关进行了改建,改善了乡机关面貌。投资30余万元,对乡卫生院进行了再建设,配备了设备。同时开通闭路电视,闭路电视入户率达65%,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底张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先后多次被授予市级、县级民营经济先进乡、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烟叶生产工作先进乡、财政税收先进乡、平安建设先进乡,2006年被中共洛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省委、市委分别授予全省“五个好”基层党委、全市“五个好”基层党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