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节语”是人类语言的共同属性,也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叫声的本质特性。

人类社会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终于食用鱼类和用火,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出现了分节语。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思维的进步,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而思维又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因此人类的思维和分节语是同时产生并同步发展的。

自从人类有意识地打制石器时起,就具备了最简单的概念意识,实现了向人类思维的过渡。随之产生了传递有关概念的最简单的语言形式,即声音信号。最初的语言只是简单的音节。此外,手语和某些动作、表情也是早期猿人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后来,单音节的语言已不能满足人类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的需要,于是分节语便适时产生了。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为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准备了条件。

由于手的解放,人类的嘴巴不必直接寻找食物,逐步后缩。熟食的发明导致咀嚼器退化,加速了后缩的过程。结果嘴唇出现,声道得到改变,口腔适于共鸣和发出唇音。加之人类在劳动时经常屏住气息或大声传递信息,造成喉头的发达。因此在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人类在某一时刻便发出了第一句分节语。北京猿人的颅骨内腔结构证实了分节语产生于晚期猿人时期。其大脑语流发生中枢颞骨后部的颞—顶—枕骨部位发达,表明已具备较高程度的讲分节语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