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驷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姬驷歂是郑桓公的后裔子孙,春秋后期著名的郑国上卿,是继子产、子大叔之后的执政大夫。是一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

姬驷歂严格遵循并保护贵族利益,他在周敬王19年(郑献公13年,公元前501年)杀了郑国的思想家邓析(公元前545~前501年),依据的就是邓析所倡导的《竹刑》上的刑法条款。

竹刑,为邓析所创。他把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条文逐款撰写在竹简上,所以史称其为《竹刑》。

《竹刑》的出现,在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则便于携带、查阅、依照和流传。邓析在春秋末期首倡“刑名之论”,操“两可之说”,主张刑名之治,并制定了竹刑,还积极主张刑法公开化。结果,这种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自然引发了郑国贵族们的极大不满,最后当然要为代表贵族利益的姬驷歂所杀。

在史籍《左传•定公九年》中记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子然于是不忠。茍有可以加于国家者,弃其邪可也。”

邓析撰写的《竹刑》,作为刑书原本没有什么法律效力,但被姬驷歂采用后,真正具有了实际的法律效力。《竹刑》是春秋晚期代表与奴隶主阶级对抗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律先驱。

在姬驷歂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驷歂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歂氏、驷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