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2年11月出生。现任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主任,扬州市畜牧兽医学会会员。该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求真探源、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术上,能潜心研究,科研作风严谨,重视团队建设和年轻人才的培养;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经常去全省各地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三农”服务。
该同志长期从事我国地方鸡种评价、优质鸡新品种选育、养禽技术研究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省高技术研究项目等12项;主持(参与)育成“苏禽黄鸡”、“维扬麻鸡”、“雪山鸡”、“苏禽青壳蛋鸡”和“邵伯鸡”等省级、国家级新品种(配套系);主持(参与)制定省地方标准16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发表专业论文45篇,主编出版著作6部;2006~2008年先后被选为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专家、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执行专家、全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副理事长、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家蛋鸡现代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
2007年,该同志主持完成的“隐性白羽鸡遗传特性分析与利用研究”项目,系统研究了隐性白羽鸡种质特性,探明了其产肉、产蛋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了隐性白羽鸡与地方鸡种间的亲缘关系;创新利用隐性白羽鸡资源,育成了隐性白羽鸡新品系和优质鸡新配套系;创新集成种鸡、商品鸡生产技术;研制的“家禽体重测控装置”取得专利;实现产值93.5亿元,经济效益16.2亿元。其成果“隐性白羽鸡种质创新利用及其产业化”,“总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08年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2008年,该同志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江苏省黄羽肉鸡高效规模化产业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建成了涵盖品种创新体系、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组织经营体系的江苏省黄羽肉鸡产业体系。项目出栏黄羽肉鸡63272.5万只,实现产值103.58亿元,经济效益20.42亿元;项目实施使我省成为全国黄羽肉鸡良种引繁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鸡生产基地。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08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地方鸡种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提升了我省优质鸡育种水平,推动了优质鸡产业的品种更新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获奖情况:
1、1997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苏禽SR92黄羽肉鸡开发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2、1999年,由农业部授予中国部分地方鸡种肉品质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1999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部分地方优良鸡种伴性基因和新品系选育及杂交配套利用,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2001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苏禽黄鸡配套系的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2004年,由中国农科院授予我国地方鸡种基因库建立和资源利用,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6、2005年,由中国农科院授予优质矮小型黄鸡品系选育及利用的研究,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二等级。
7、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苏禽黄鸡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与转化,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
8、2006年,由农业部授予黄羽肉鸡选育及高效技术集成推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9、2007年,由农业部授予,中国地方家禽资源调查、评价、利用及珍稀、濒危品种抢救,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10、2007年,由农业部授予优质矮小型黄鸡肉鸡新品系选育及利用,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11、2008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黄羽肉鸡高效规模化产业体系建立与应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人。
12、2008年,由农业部授予隐性白羽鸡种质创新利用及其产业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已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