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拉基米尔·索弗罗尼茨斯基1901年出生于彼得堡,1961年在莫斯科逝世。索弗罗尼茨基曾经跟随安娜·列别捷娃·格采维奇(AnnaLebedeva-Getsevich,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学生)与亚历山大·米哈洛夫斯基(AlexanderMichalovski,在华沙)学习钢琴,在华沙很早就有公开演出的经验。1916年到1921年间,索弗罗尼茨基在列宁格勒音乐院帅从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LeonidNikolayev),1918年开始职业演奏生涯,而当时索弗罗尼茨基还有学生身份。索弗罗尼茨基在1928年到法国巡回演出,1937到38年于列宁格勒举办十二场受到高度好评的音乐会,曲目广从巴哈到二十世纪作品。演奏之余,索弗罗尼茨基也从事教学工作,分别在列宁格勒(1936-42)与莫斯科(1941-61)音乐院担任教授。索弗罗尼茨基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得到重视,但是他所弹奏的史克里亚宾却是最著名的诠演之一。史克里亚宾是他最喜爱的作曲家,也是他的岳父;萧邦、舒曼、李斯特与拉赫曼尼诺夫也是索弗罗尼茨基擅长演奏的作曲家。索弗罗尼茨基的音乐特色在于自发性的构思与浪漫的气息。
作品简介他的钢琴音色非常美,技巧纯熟而且有各种丰富的色彩及组织架构。不过,这对许多第一流钢琴家而言只是第一步。在最顶峰时期,索弗罗尼茨基的音乐几乎要超越一般诠释的极限,进入另一个以情感及音乐提升听众的新境界。在最沮丧消沉的时刻,索弗罗尼茨基能够弹出完全不同于自己心境的音乐。不少评论家在音乐会后表示,索弗罗尼茨基的演奏可怕到「如同调音师」,但是听众却有全然不同的反应。与其它钢琴家相比,索弗罗尼茨基的诠释与戏剧化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是个纯粹倚赖直觉的钢琴家,他的诠释基础在于自己当时的感受。如同索弗罗尼茨基自己所言,他对于诠释一首作品有十二种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他自己也不知道演出时会采用那一种观点,完全视他在舞台上所感受到的听众反应。
索弗罗尼茨基的音乐会曲目非常广泛,能演奏各个时期的作品。起初,索弗罗尼茨基的曲目以十九世纪浪漫派及二十世纪早期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为主,他的曲目以萧邦为大宗,其它几乎舒曼、大部份贝多芬奏鸣曲与舒伯特、李斯特的作品,还有几近全部的史克里亚宾、为数不少的梅特纳、部份普罗高菲夫、李亚道夫、戈尔茨、包罗定、塔涅耶夫、葛拉祖诺夫、柴可夫斯基、米亚斯科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及萧斯塔科维奇都在他的演出曲单上。很少人知道,索弗罗尼茨基也演奏巴哈(十二首前奏曲与赋格及几首组曲)、史卡拉第、海顿、莫扎特、圣桑、德布西与拉威尔的作品。不过,萧邦与史克里亚宾还是索弗罗尼茨基最常演出的曲目。
索弗罗尼茨基告诉访问者:「我对萧邦的爱是一辈子的。」他和萧邦音乐间的关系可以回溯列在华沙跟随米哈洛夫斯基学习的时候,米哈洛夫斯基是当时波兰非常著名的钢琴家,也是公认最好的萧邦音乐诠释者之一。虽然索弗罗尼茨基非常敬重米哈洛夫斯基,也从他那儿学到不少东西,但是这两位钢琴家的萧邦作品录音却少有相似之处。索弗罗尼茨基并没有特意避开音乐中的波兰特色,不过,强烈的个人风格很难为他的诠释归类。索弗罗尼茨基对萧邦音乐的热爱与日俱增,1949年,也就是萧邦逝世百年的时候,索弗罗尼茨基以五场音乐会演奏了几乎萧邦所有作品。这套专辑收录的是1960年庆祝萧邦一百五十冥诞的录音。
索弗罗尼茨基的风格非常适合演奏萧邦,圆润的音色、Z由无束的节奏感与弹性分句让他的诠释更具说服力。他处理萧邦的音乐相当自由,音乐中兼含有阳刚的气魄及诗情,升C小调波兰舞曲的录音正是最好的例证。萧邦三首圆舞曲也可以证明索弗罗尼茨基音乐中的内省要素,而马祖卡舞曲录音或可称为索弗罗尼茨基演奏萧邦音乐的最高成就:节奏灵活而富有马祖卡舞曲所该有的弹性。萧邦的音乐语言对他来说几乎像是浑然天成般的自然。总而言之,索弗罗尼茨基弹奏的萧邦带有个人特色,旋律如同在说话一般。
八岁那年,索弗罗尼茨基偶然在乐谱店里看到史克里亚宾为左手所写的前奏曲作品9-1乐谱,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史克里亚宾。很快地,索弗罗尼茨基立刻被史克里亚宾的音乐吸引,史克里亚宾的作品与他的生活也开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定是上天的安排:1917年,史克里亚宾的长女叶连娜·史克里亚宾进入尼古拉耶夫的班上,当时索弗罗尼茨基还是尼古拉耶夫的学生。很快地,亲密的友谊立刻发展为爱情,两人在1920年结婚,索弗罗尼茨基与史克里亚宾间的关系又更进一层。索弗罗尼茨基定期在史克里亚宾博物馆弹奏史克里亚宾的钢琴,次数频繁到博物馆就像他第二个家。由于个人迷信因素,索弗罗尼茨基从来没有弹过史克里亚宾第七号钢琴奏鸣曲,但是他几乎弹遍了史克里亚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