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历史美国总公司历史
创办人占士·卡夫(James L. Kraft)于1903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展干酪批发事业,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生意渐上轨道,自1924年起上市,期间不时收购其他公司,并扩展至非食品业务。1988年Altria集团的前身菲利浦莫里斯收购卡夫食品,1989年菲利浦莫里斯将旗下的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与卡夫合并为Kraft General Foods。2000年菲利浦莫里斯收购纳贝斯克后再拼入卡夫食品[6]。2007年1月卡夫食品脱离Altria集团独立。2007年7月收购竞争对手达能(Danone)的饼干业务[7]。
卡夫食品由艾琳·罗森费尔德(Irene B. Rosenfeld)女士执掌,她在卡夫服务超过20年,曾专责卡夫和纳贝斯克 (Nabisco) 的合并,2001年更协助卡夫食品成功上市[8]。2003年集团母公司Altria(其前身为菲利浦莫里斯)宣布提升两名主管贝斯·豪顿(Betsy D Holden)和戴洛梅迪(Roger K Deromedi)担任联合首席执行长(Co-CEO)之后,她过档百事旗下的薯片生产分部Frito-Lay。自2006年6月起回朝任行政总裁,2007年3月兼任公司主席。她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100位权力女性排行榜中名列第6[9]。
大中华区的发展卡夫在中国大陆使用的商标(如右上)。
卡夫于1982年及1984年分别进入台湾和中国大陆市场,目前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北京市。在大中华区共有25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和广州[10]。4家工厂分别设于北京、天津、苏州和广州[11]。卡夫大中华区所有工厂均获得ISO 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2]。
三地各有分公司处理业务,中国大陆为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为卡夫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台湾为卡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台湾)[13]。
附属子公司
纳贝斯克公司 (Nabisco)
旗下品牌小食类

Oreo曲奇饼
趣多多!(Chips Ahoy!)
太平系列饼干
利脆牌(Ritz)(乐之)
奥利奥
绅仕牌(Planters)
瑞士三角朱古力(Toblerone)
麦维他
鬼脸嘟嘟
可口
饮品类
果珍
麦斯威尔
奶类制品
蛋类制品:卡夫奇妙酱卡夫奇妙酱
卡夫干酪
纳贝斯克
Oreo曲奇饼
达能集团(Groupe Danone)
竞争对手雀巢
通用磨坊
康尼格拉食品(ConAgra Foods Inc)
Sara Lee
联合利华
亨氏
收购吉百利公司 2010年2月3日,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英国吉百利公司的三位高层接连宣布辞职。此前一天,美国卡夫食品公司宣布,将会“无条件”收购吉百利公司。辞职高管中包括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LON:CBRY,Cadbury PLC,下称吉百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Todd Stitzer和首席财务官Andrew Bonfield。而吉百利公司董事长Roger Carr也表示将会辞职。
2010年1月19日,吉百利接受了美国卡夫食品公司(NYSE:KFT,Kraft Foods Inc.,下称卡夫公司)119亿英镑的收购提议。这一交易开始于2009年9月,五个月中,争议不断。
2010年2月2日,卡夫公司称,已经获得了持有987,684,041股股票的吉百利股东对其收购报价的有效认可,占现有股本的71.73%。
Todd Stitzer在吉百利公司供职27年,七年前成为吉百利公司首席执行官。而Andrew Bonfield则是在2009年2月刚刚进入吉百利公司,并担任首席财务官。
卡夫公司公告显示,卡夫公司将会为每股吉百利公司股票支付5英镑现金和0.1874股卡夫新股,对每股吉百利ADS(美国存托股票)支付20英镑现金以及0.7496股卡夫新股。
2010年1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有条件批准美国卡夫食品公司收购英国吉百利有限公司的交易方案。欧盟竞争委员会委员Neelie Kroes曾表示,“此项收购计划不会给欧洲地区的竞争带来负面影响,并且消费者也不会受到损害。”
目前尚不确认两大食品巨头交易之后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卡夫公司公关负责人Michael Mitchell在回复《财经》记者的邮件中表示,“目前,还不能预测卡夫具体的在华策略,但对于卡夫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潜力巨大,因此我们十分看重。”
Michael Mitchell对《财经》记者表示,“相信卡夫与吉百利高度互补,两家公司的合并一定会通过高增长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覆盖区域的扩展以及原材料与销售渠道的拓宽,加速业务的增长。同时,并购还能增加双方企业收入、降低成本。卡夫确信,此次并购一定会对双方的股东带来最大的收益。”
2010年2月3日,卡夫股价下跌0.07%,收于28.48美元。吉百利股价下跌1.06%,收于848.5便士。[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