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庆云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部和北部,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1999年6月份正式创建启动,2006年3月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大力支持下,开发区人坚持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实现了开发区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飞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已成为庆云县工业经济建设的最大载体。
1、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几年来,先后投入1.6亿元资金,用于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内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与205国道、246省道和315线相连接,交通便利;全区建成有35千伏变电站两座,实行双电源供电,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用电需求;主干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其中主干路绿化面积达70%。
2、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开发区视项目为生命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截至2005年底,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36家,总投资额20多亿元。全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企业集团8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投资企业2家,省级著名品牌4个,3A级信用企业13个,拥有出口创汇企业17家,其中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4家,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8家。
3、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工业经济指标连续5年高速增长。截止2005年底,全区投产企业由十几家发展到9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8亿元,年用电量3000万千瓦时,吸纳社会劳动力6000余人,各项经济指标比2000年平均增长了15倍,承接了全县68%的工业投入、70%的利用外资、37%的外贸出口、45%的工业增加值,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庆云县经济总量扩张的前沿阵地。
4、特色产业初步形成。根据“经济发展园区化、产业建设区域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新思路,全区已初步建成“六大区中园”(中澳工业园、金诺工业园、鼎力工业园、民营创业园、渤海羽绒工业园和北城创业园)、形成“四大主导产业”(以中澳集团、鼎力集团、婴儿乐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鑫和化工、华龙化工、天庆化工为龙头的化工产品加工产业;以联发不锈钢、四达不锈钢、六合通管业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以君庆纺织有限公司、天意制衣有限公司、云海制衣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纺织加工产业),使园区建设产业区域化发展呈现出旺盛的活力。
5、管理体制日趋健全。开发区于2005年7月正式实行了“政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开发区党工委下设渤海路街道办事处和开发区管委会,渤海路街道办事处主要管理辖区内33个行政村的经济发展、开发区项目安置和规划区内的土地征用。开发区管委会下设“五部两室”(招商引资部、项目安置部、基建规划部、企业管理部、企业服务部和办公室、税收办公室),对入区企业实行“扎口”管理,各部门通过现场办公、不定期企业座谈、定期走访等形式,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展望未来,山东庆云经济开发区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标准,努力打造个性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园区形象。力争到2010年,入区企业达到400家,企业年产值30亿元,年贡献财政收入1.5亿元,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
自2008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庆云县经济开发区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创特色,提速提效大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创新方式,抓好园区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运行四项工作,确保2008年新开工过亿项目15个以上,销售收入突破76亿元,财政贡献突破1.8亿元,实现引进重大项目、销售收入、财政贡献“三个翻番”,在全市创一流,全省争位次。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两条腿走路”,一半力量抓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一半力量抓招商引资。一是积极与渤海新区进行对接,建立友好关系,搭建招商平台,派出专人到渤海新区进行蹲点招商,搞好产业、项目互补,主动承接资本、产业转移。二是广泛动员入区企业老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三是进一步丰富、更新开发区网站内容,搞好宣传推介。四是主要领导带队,真正走出去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力求在引进单体较大项目上实现突破。
二、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是以深入开展“企业投产达效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抓好项目的落地、安置、建设、投产、达效。二是全面梳理2007年入区项目,对项目建设周期、投资密度、投产时间重新核对,签定《项目建设标准承诺书》,用合同约束项目建设。三是制定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和项目推进表,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切实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三、强化园区规划建设。一是完成东部新区规划,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二是完成区域环境评估,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三是加快道路工程建设,启动北四环基础工程配套、中心街北延基础工程、东环路配套等工程。四是提高绿化标准,抓好园区内新植绿化和东环、北环、西环、中澳路的绿化改造。
四、切实抓好企业运行。一是对企业实行定性定量合理供地,明确建设周期,坚决杜绝在开发上搞“圈地运动”。二是加大企业占地清理力度,对圈而不建、建而不投、投而不产的企业通过强行清理、法院起诉等措施,收回土地重新招商、重新启动,力争年内全部清理完毕。三是实行“建管并重”,研究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运行跟踪方案,为企业在产业定位、科技投入、技术升级、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