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理学院始于1951年基础课部,1984年更名为基础科学部,1997年与原生物技术系、校计算机中心、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合并,更名为理学院,2002年计算机科学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生物技术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名,湖南农业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1名,8名教师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65.75%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
专业与学位点设置
2个本科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2000年开设):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医药、农药、食品、环保、农业等行业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1年开设):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术,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技术、生物信息领域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生物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2个硕士点:应用化学(2003年开设)
生物数学(2007年开设)
实验室建设
湖南省首批合格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对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校级实验室:科学计算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2300m2
仪器设备1760台件
总价值800余万元
教学科研成果
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重点课程
17项校级讲课比赛、优秀教案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1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奖(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7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3项校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以上教改成果奖,1套试题库管理系统,1套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出版教材24本,其中“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面向21世纪”教材16本
发表40余篇教研论文,20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20余篇被SCI、EI、ISTP机构收录
15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2项校级科研课题,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
学科建设
学校A类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学校B类重点学科:应用数学
学生培养
考研情况:考取重点院校研究生占考研人数比率:73.9%
所获奖励:湖南省大学生英语词汇竞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湖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湖南省三好学生标兵1人
品牌活动:“名人堂”“精英大讲堂”“同一片蓝天下”等受到了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品牌团体:“铭理”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三年获“校十佳院级社团”,2007年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总支”、“优秀学生分会”称号
办学思路
坚持质量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坚持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并重;专业建设与基础课建设并举,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同步的工作思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努力将学院办成国家同类院校中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五年目标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人左右
在校研究生50人左右
专任教师20%以上博士学历
教授人数15人以上
获取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