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位于遵化市西北二十五公里处,西与天津、蓟县接壤,北与承德市兴隆县相连。马兰峪镇是一个以满族为主,汉、回、蒙、壮等多民族聚集地区。共辖25个行政村,马兰峪镇共有7124户,总人口24095人。其中满族人口19517人,占马兰峪镇总人口的81%。镇域总面积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4372亩。
基本简介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南有石马公路(石门-马兰峪)与省道京遵公路相结;东面有堡东路(堡子店-东陵)横贯其中;北有马上公路(马兰峪-上关)直通。每天都有通往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大中城市的直达班车。镇内建有现代化的网通、移动、联通办公大楼,通讯快捷畅通。乡镇企业有建筑、矿山、汽车配件、铁画等厂、矿。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板栗、苹果。马兰峪镇历史悠久,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一直以来是陵区建设发展的服务基地。镇域内现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陵、惠妃园寝、道光陵遗址、二郎庙、公主园寝;还有北部蜿蜒曲折的明代古长城、马兰关关隘、官房、峪河东东侧的清东陵东陪葬墓区。镇区内清东陵守护大臣府第清代王爷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皇庙及明代的永旺塔等历史名胜古迹。其中清东陵的惠陵、惠妃陵,明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行政划分马兰峪镇(MalanyuZhen)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5千米。辖1个社区、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马兰峪四村。石(门)上(关)公路和堡(子店)东(陵)公路交会过境。镇政府驻地曾为清东陵承办事务衙门。古迹有明代永旺塔、清东陵惠陵。1953年建马兰峪镇,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建马兰峪公社,1984年复建镇。1997年,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4万,其中满族占83%,辖马兰峪一村、马兰峪二村、马兰峪三村、马兰峪四村、马兰关一村、马兰关二村、马兰关三村、平山寨、上关、官房、黄土坡、石各庄、南吉峪、裕营房、峪河东、许家峪、侯家山、三合村、定营房、惠营房、现井、孙家洼、魏进河、东渤海寨、西渤海寨25个行政村和马兰峪镇居委会。代码130281102:~001马兰峪镇居委会~200马兰峪四村~201马兰峪一村~202马兰峪二村~203马兰峪三村~204马兰关一村~205马兰关二村~206马兰关三村~207官房村~208石各庄村~209南吉峪村~210上关村~211黄土坡村~212平山寨村~213峪河东村~214许家峪村~215裕营房村~216定营房村~217惠营房村~218现井村~219侯家山村~220魏进河村~221孙家洼村~222东渤海寨村~223西渤海寨村~224三合村
历史文化中国传统的建筑格局的民居:马兰峪是京东名镇,历史悠久,又毗邻清朝皇陵,所以民居建筑特点明显。从建筑格局上讲,官家和富户的宅院讲究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多为四合院,带东西跨院。尊卑有别,主次分明。院落宽敞气派,建筑雄伟精美,雍容华贵。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格局。从单体建筑来讲,完全采用标准官式做法,十分讲究。
铜梁铁柱的惠陵
铜梁铁柱的惠陵:惠陵是清朝入关后第八帝同治皇帝的陵寝,位于马兰峪镇南的双山峪。惠陵虽然建于清晚期,但工程质量较好,所用大件木料均为名贵的棪楠木,俗称铜操铁操。此木十分坚硬,因此惠陵有铜梁铁柱之美称。与同治皇帝合葬的是他的元配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惠陵妃园寝是同治皇帝的妃园寝,位于惠陵西侧100米。内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贵妃。
三百年香火不断的二郎庙:二郎庙位于马兰峪西南的山坡之上,坐北朝南,建有山门、钟鼓楼、大殿、东西配殿,环以围墙。庙前所朝对的山叫猴山。此庙在明代就已有之。三百年来,香火不断。199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将二郎庙修葺一新,已对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