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石景山与四平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原有车箱渠。车箱渠是戾陵堰的配套工程。

戾陵堰和车箱渠是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的最早记载见于五世纪成书的《水经注》:“鲍丘水人潞,通得鲍丘之称矣。高梁水注之,首受漯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剌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水自堰枝分,东经梁山南,又东北经刘靖碑北。”鲍丘水即今温榆河,漯水即今永定河,它勾画了这一水利工程的走向:经戾陵堰拦截的永定河水,从车箱渠进入高梁河后汇人温榆河,再流入通县境内的潞水。

载于《水经注》中的刘靖碑文,说明了工程的建造经过及其规模:“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征北将军建城乡侯沛国刘靖,字文恭,登梁山以观源流,乃使帐下督丁鸿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导高梁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可知戾陵堰始建于嘉平二年(250)。这项水利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永定河上修一道水坝。枯水季节可以蓄水,提高水位,洪水季节又能顺利行洪。充分考虑了永定河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水量差别大的特点。东西走向,在四平山和石景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水库。工程之二,在石景山和四平山之间的地形缺口处,凿穿小山梁修通一条渠道,因其形似车箱,故称车箱渠。渠道和高梁河勾通,绵延四五百里,灌溉二十多万亩土地。十二年后水利使者樊晨,重修水门,浇灌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