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学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铁道学会成立于1978年4月,是全国铁道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接受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挂靠在铁道部。

中国铁道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铁道科技工作者,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铁道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铁道学会的主要任务:

1、开展国内铁道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思想,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调查研究和考察活动;

2、开展国际铁道科技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和展览会及科技人员的出国考察、培训等活动;

3、举办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开展铁道行业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4、开展铁道科技决策咨询,提供政策建议,接受委托,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中介、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资格认证、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制定及课题研究等工作;

5、编辑、出版、发行铁道科技期刊、书籍、论文集及其他科技文献资料;

6、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办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事业和科技实体,积极开展厂会协作,促进铁道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举办为会员服务的活动;

7、表彰、奖励全国铁道行业的优秀科技成果及科技工作者,推荐优秀科技人才;

8、组织会员参加有益的活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呼声和诉求;

9、接受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国铁道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职责。学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

第五届理事会设立5个工作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立若干学组。

除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及台湾省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有铁道学会。省、自治区、直辖市铁道学会业务上受中国铁道学会指导,并受中国铁道学会委托发展会员和管理会员。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成立了中国香港铁路学会。

中国铁道学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高级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和团体会员。至2005年底,共发展会员7.8万多名,其中,高级会员703名,外籍会员2名。

中国铁道学会成立以来,根据不同时期铁路科技发展重点,先后围绕铁路技术政策的制定、铁路现代化、重载运输、高速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青藏铁路建设、客运专线、铁路的改革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中国铁道学会致力于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韩国等国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国际重载运输协会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成员,同时任国际重载运输协会理事。

在科学普及和继续教育方面,通过举办展览展示、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等,使社会公众受益。

在科技咨询方面,学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中介等活动,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铁道学会主办学术期刊《铁道学报》和科普期刊《铁道知识》。《铁道学报》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连续四年荣获“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是中文核心期刊。《铁道知识》是全国唯一的铁路科普期刊,发行量居全国铁路科普期刊之首。此外,中国铁道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省级铁道学会办有期刊37种,每年结合学术会议出版多种论文集和学术成果选编等学术资料,并办有中国铁道学会网站。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铁道部批准,自2002年4月开始,设立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用于奖励在中国铁道行业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02年,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部人事司、科技司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并负责组织其评审工作。

中国铁道学会为了促进铁路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铁路行业的科技进步,开展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