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是依法成立的全国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土木工程界科学技术人员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成立于1953年9月,它的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工程师会”(詹天佑任第一任会长),1915年改称“中华工程师学会”,1931年与“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改称“中国工程师学会”,从1936年前后起,在历届年会分组活动的基础上, 先后形成15个独立的专门工程学会,其中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著名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茅以升、李国豪教授历任本会理事长。学会拥有一大批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著名专家、教授、研究员和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事业和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而努力开展各项活动。
主要任务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科技书刊;开展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对国家科技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发挥咨询作用,接受委托开展技术服务;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举荐与表彰奖励优秀科技成果与人才;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会员凡承认本会《章程》并符合会员条件者均可申请入会。本会现设有个人会员(含普通会员、学生会员、荣誉会员、海外会员)和团体(单位)会员,个人会员总数近10万人,团体会员160个。
组织机构本会下属十二个专业分会、四十四个专业委员会。在三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均设有地方学会组织。
学术刊物本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土木工程学报》(月刊);专业性刊物有《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公共交通》、《煤气与热力》、《防护工程》、《建筑市场与招投标》等。此外,还与其他单位联合出版《岩土工程学报》、《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刊物。
国际合作本会加入了7个国际学术组织: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ISSMCE);国际隧道协会(ITA);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P);国际煤气联盟(IGU);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国际水工业联合会(WEF),为国家会员;还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建立双边合作协议;与世界上数十个学术机构和单位有友好往来。
发展基金本会于1993年设立"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得到海内外各界的捐助,用以支持学术和奖励活动。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奖本会设立的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工程大奖),是经国家科技部首批核准、国家建设部认定为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项目。每年评选一次。此外,还设有优秀论文奖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