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香炉峰位于黄山东海,丞相源旁,为36小峰之一,海拔945米。峰状似香炉,峰头常有云雾飘逸,犹如香炉上轻烟镣绕,故名。今人有诗云:“孤峰独耸海东边,酷似金炉雾作烟。多少游人皆叫绝,有谁跨壑把香燃。

香炉峰,又名宛委山、石匠山、玉笥山,亦称天柱山,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知山河体势”,终于治平洪水。香炉峰高 354 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峰由此而得名,这是一处佛教寺院与风景名胜兼有的游览胜地。 从禹陵左侧,有轿路、螺丝沿、口山路三处可达山巅。螺丝沿在炉峰北坡,陡峭危岸,从山脚启程,过南镇殿遗址,登 1508 级石阶,越新建而尚未命名的一号亭、二号亭、三号亭以及青翠亭,一路登攀,真如王十朋所谓:“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大有“天柱可梯”之感。三号亭在香炉峰的西岗上,由此向东,坡度虽有减缓,而险情陡增。但见峰顶巉岩突兀,形似鲫鱼背(俗称瘦牛背),最窄处不过三四米,而两旁则是悬崖峭壁。深下见底。沿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奇峰异石,把香炉峰装点得让人分不清是人间还是仙境。

它是会稽山诸峰之一,位于绍兴市稽山门外,从大禹陵南有三处可上山,海拔354米。从峰北螺狮旋启程,过南镇殿,拾阶1508级,经青翠亭等数亭,可达峰顶。蜂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唐白居易有“峰峭佛香炉”之诗句,每逢云雨天气,山顶雨雾迷朦,烟霭缭绕,有“炉峰烟雨”之称,为越中12胜景之一,故南宋状元王十朋又有“香炉自烟”的名句。

香炉峰四周景色十分壮观,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厅峰异石。东侧有大老鼠塔,顶上有巨石。据古籍记载,峰下有罗汉潭,峰旁有千丈坑。香炉峰旧有庵,倚岩而筑,名南天竺,现已重建,并在山上新建了三圣殿和观音宝殿。山脊线石壁上,有近现代题刻七处,摩崖中字数最多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相传宋代即于此供奉观音像,时称南天竺。香炉峰现规模最大的建筑当数炉峰禅寺,是1990年由华侨出资,于峰巅建筑而成。占地15.3万平方米,包括观音宝殿、配殿、僧寮及客堂等。香炉峰是一处佛教寺院与风景名胜兼有的游览胜地,尤其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佛教信徒朝山进香,一天游客多时达5万人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