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宝安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代钱币不仅铸量大,而且种类繁杂,然而浩如烟海的清代制钱中,惟“宝安”局制钱市面难见。

该钱径2.7厘米,穿径0.6厘米,厚0.1厘米。

清初安徽属江南省,顺治十八年(1661年),分属江南左布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安徽省,治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省治移驻安庆。

安徽省在顺治和康熙两朝未设铸钱局。雍正元年虽为增设,但因铜料紧缺,铸钱亏损严重,未能实施,直到雍正九年才获准开局。

据《故宫清钱谱》载明:“雍正九年户部议定安徽开局于江宁府,以是时安徽布政使司驻扎江宁府之故”。《皇朝通典》载:“安徽设于江宁府,炉四座,每月各开铸二卯,其钱幕俱用满文宝安二字…十二年始停铸”。

从史料上得知,“宝安”制钱开铸于雍正九年至十二年,计3年时间,此后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安徽巡抚邓华熙以皖省制钱短缺为由,上奏朝廷,遂成立安徽银元局。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初十(1902年)改为铜元局。

雍正“宝安”局制钱,是其清代制钱中之惟有,历经改朝换代加之战火洗礼,现在已经不多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