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颊脂垫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个和谐美丽的中面部和下面部,取决于发育良好的下颌骨(尤其是下颌角)和颊部明显可辨的轻微凹陷。单纯切除膨隆的下颌角和肥大的咬肌,虽可使方面型得到改变,但多呈圆面型,颊部仍显肥厚,若进一步切除颊脂垫,使颊部轻微凹陷,可获得更为美观的椭圆面型。颊脂垫是位于颊部的脂肪组织,即或极度消瘦者也依然存在,是引起颊部臃肿,使面型趋圆的主要原因,摘除有利于椭圆面型的塑造。颊脂垫是“可牺牲”组织,其功能主要是在咀嚼 肌间起平稳光滑的衬垫作用,摘除后无明显不良影。

颊脂肪垫的临床解剖 Heister最早认识颊部结构的存在,但认为是一种腺体组织,真正对其进行解剖描述的是Bichat(1802年)。颊脂肪垫(或称颊脂体)是位于颊肌层部浅面,充填于面侧部多个间隙的脂肪组织块。整个颊脂体表面包裹一层薄而透明的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连接较为疏松,并且通过少数菲薄的纤维束与周围的骨膜或肌膜连接固定。

颊脂肪切除术较常见的就诊原因是自觉颊部丰满,圆脸,局部轮廓和周围的界限不清,呈现“孩童样”面容。术前检查时用手捏住颊部皮肤,让病人用力咬紧牙关,从而鉴别局部饱满是由于皮下脂肪过多还是颊脂肪垫充盈。有作者将这种颊脂肪垫饱满的改变称之为先天性颊脂肪代谢障碍(congenital buccallipodystrophy)。

去颊脂垫手术简单,切口隐蔽(口内粘膜切口),恢复快。手术的关键是适度,根据每个人的面部情况适度去除适量脂肪,不能一味追求瘦去除过多,而形成“老年样嘬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