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作者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注释1、此诗为郁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三日写于上海。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后收入《钓台的春昼》散文中。按,三一年一月左联五作家被捕,一个月后被杀。此诗戟刺时事,间抒中怀,最能表现郁达夫诗忧伤愤世的特点。尤其次联句,张狂之态毕出,而哀婉之情难掩,实为绝唱。篇末沉痛之中冷然有讥刺之态。
2、樽或作尊。
3、鸡鸣风雨:榷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海扬尘:用麻姑典故,东海扬尘喻世事变化无常。 四、义士:指鲁仲连义不帝秦事。 郁达夫后来把这首诗写入了他的名篇《钓台的春昼》。他的古体诗风格和技艺,近代以来无人能及。他周身洋溢着古代风流才子的旷世遗风,放荡不羁之大性情让人赞叹不已。此诗直指纷乱世事。压抑。放纵。张狂。无助。颓废。哀痛。愤怒。追问。实在绝唱。 鸡鸣风雨,语出《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昏暗不明),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里意无常社会现状。 海扬尘,典故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传》。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义士纷纷说帝秦,典故出自《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帮助完赵国后所说的话是:“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也说秦的霸业,让人不能去屈服。
4、义士:指鲁仲连义不帝秦事
解析诗的一开头,颇为真率。“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讲的是他在上海时,与友人们聚会,谈起时事,嗒然衔杯,再也不象过去那样嗜酒若命,开怀豪饮。所以这样,害怕的不是怕伤身体,而是怕平时佯狂面世的心态成了真的了。诗人那忧国忧民的心态顿时一览无余。在第二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中,诗人深感以前走马章台,诗酒风流的生活已成过去,内心自深表自责,渴望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对“美人”句,可参照《离骚》,乃是用“美人香草”喻祖国与贤者,包括共同奋斗者。
前几句犹如江河直下,气势恢宏。紧接第三联触及主题:“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愤怒地斥指日寇侵略势力,逐渐推向东南、上海,国民党却不积极抗日还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识误政策,使得人民苦难重重。佛家称“厄运”为“劫数”,此处泛指天灾人祸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在此比拟时局黑暗混乱,就是大海也会扬尘,暗指日寇在沿海、长江的侵入,民族矛盾在第一位了。诗的末联:“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坦言广大知识分子对局势担忧,采用“狂歌当哭”的方式,,是消极的无用的,以此来警醒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说帝秦”是典故,战国时,赵国鲁仲连去秦国坚持正义,反对强秦,为历代爱国者所激赏。诗人把这一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悲愤指明,象昔日义士鲁仲连那样的人物,如今亦去依附卖国贼蒋介石了,例如胡适、陈布雷、罗家伦等等,再一次呐喊,希望知识分子用正确的方式来救国救民。
诗人凭吊严子陵祠的同时,遥望西台,怀想起宋末元初,谢翱在西台恸哭文天祥的大都殉国,有感而吟出的:“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之句。面对幽美的七里滩山水,又吟:“江山如此无心赏,如此江山忍付人?”情绪激昂地呼喊,要国民看清形式:全民抗日不可避免,投降派蒋介石早已送了东北,其次是华北,他不攘外,偏要剿共内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纵读《钓台题壁》全诗,觉得语言凝炼,情韵双绝,确可称为现代著名的爱国诗篇。
此诗中名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历来为人传诵,前半句尚真实,名马不必着鞭而知奋蹄,鞭即后悔;后半句则是假设的真实——那其实不是怕情多而累及“美人”,也不必有此自信,却是着实的最怕累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