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简介河南省洛阳市翟镇镇位于伊洛河滩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全镇辖19个行

政村,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25亩。辖翟西、翟东、宁南、宁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炉庄、东洼、西洼、北许、二里头、四角楼、圪当头、前李、甄庄、王七、卧龙、前王19个行政村。[3][5]
辖区代码410381103:~200翟西村 ~201翟东村 ~202宁南村 ~203宁北村 ~204田中村 ~205田西村 ~206田北村 ~207大炉庄村 ~208东洼村 ~209西洼村 ~210北许村 ~211二里头村 ~212四角楼村 ~213圪当头村 ~214前李村 ~215甄庄村 ~216王七村 ~217卧龙村 ~218前王村[3]
历史沿革1958年设翟镇公社,1961年改区,1983年改乡,1994年建镇。1997年,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翟东、翟西、宁南、宁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炉庄、东洼、西洼、北许、二里头、四角楼、圪矶头、前李、甄庄、王七、卧龙、前王19个行政村。[3]
产业结构翟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农业以种植为主,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优质小麦高产区。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在翟镇镇实施,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7.2公斤。2000-2007年以来,养殖业发展也较快,建设了二里头、田西两个标准化奶牛小区,存栏奶牛达500余头。
针织业是翟镇的特色产业。全镇拥有针织企业135家,针织户30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人,针织产品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镇针织产业创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历史遗址翟镇历史悠久,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建都于此,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二里头遗址距今4000多年,遗址辖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三个行政村,二里头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唯一一座都城。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该处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区域特点寇店镇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4.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3万亩。北部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农业较为发达,南部地区宜林面积较大。经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小额支农贷款的扶持下,全镇迅速普及了高效种养殖模式,形成了五龙、水泉万亩干果林开发、韩寨千头优质高产奶牛养殖、马寨优质无激素麻鸭养殖、壳蛋鸡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等五大产业化块状基地,并孕育出了河南省首家信用村杜寨村和一批信用单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
总人口
41268
男
20977
女
20291
家庭户户数
9333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811
家庭户男
20730
家庭户女
20081
0-14岁(总)
11964
0-14岁男
6502
0-14岁女
5462
15-64岁(总)
26248
15-64岁男
13221
15-64岁女
13027
65岁及以上(总)
3056
65岁及以上男
1254
65岁及以上女
180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