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刑法总论

作者:陈子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ISBN: 9787300103648

开本: 16开

定价: 75.00 元

编辑推荐刑法学是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立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教材在借鉴和吸收国内众多的刑法学教材编写的有益经验基础上,在结构体系、思想内容、编写风格方面都有所创新,力求精解原理、联系实际、关注前沿,使读者对刑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

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基础性。本教材以本科生为主要适用对象,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此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刑法学各种理论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和掌握刑法学理论体系的目的。

二是突出时代性。本书一方面力图吸纳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力图反映刑事法制的最新进展,力求使读者能够立足前沿,把握最新立法、司法和学术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三是重视实践性。刑法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本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善于运用刑法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兼顾学术性。本教材不限于对现有刑法规范的诠释,也不限于对现有刑法理论的介绍,对刑法理论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争议性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和研判,进而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使得本教材思想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观点也较为新颖,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作者简介陈晓明,安徽人,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曾独著、合著或主编《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刑法学专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外国刑法专论》和《刑法案例精解(上)》等学术著作多部,并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学》、《法令月刊》(台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SSCI)、Policing and Society 和Journal for Juvenile Justice and Detention Services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总序

前言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本质和分类

第二节刑法的目的与机能

第三节刑法的创制

第四节刑法体系、规范和解释

第二章刑法学派

第一节启蒙主义的刑法思想

第二节刑事古典学派

第三节刑事实证学派

第三章刑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罪行均衡原则

第四节刑法平等原则

第四章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篇犯罪论

第五章犯罪概说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的分类

第六章犯罪构成概说

第一节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犯罪构成概述

第三节犯罪构成要件

第四节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七章犯罪构成客体要件

第一节犯罪构成客体要件概述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八章犯罪构成客观要件

第九章犯罪构成主体要件

第十章犯罪构成主观要件

第十一章正当化事由

第十二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第十三章共同犯罪

第十四章罪数形态

第三篇刑事责任论

第十五章刑事责任

第十六章刑罚概说

第十七章刑罚的裁量

第十八章刑罚的执行

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

作者:赵秉志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

字数: 637000

版次: 1

页数: 577

印刷时间: 2007-8-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0082400内容简介本书是“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共分三编,二十二章。主要介绍了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立法,刑法解释,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正当行为,刑事责任,刑罚概述,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裁量,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消灭制度等内容。作者简介赵秉志,新中国首届刑法学博士(1988),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0—199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顾问等。曾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1999—2005)。曾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修改小组成员全程参加中国刑法典的修订研拟工作(1988—1997)。曾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1);被中国法学会评定为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首批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而纳入“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被教育部评选纳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曾出版个人专著和文集15部;主编专业著作百余部,刑法学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中外科研项目近40项;论著和个人曾30余次获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中国区际刑法、国际刑法。目录上编绪论

第一章刑法学概述

第一节刑法学的界定

第二节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刑法学的体系

第四节刑法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目的和根据

第三节刑法的机能和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类别和体系

第三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五节刑法的其他基本原则

第四章刑法立法

第一节刑法立法概说

第二节刑法立法的原则

第三节刑法立法的模式

第四节新中国刑法的创制与发展

第五章刑法解释

第一节刑法解释概述

第二节刑法解释的理论与原则

第三节刑法解释方法

第六章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三节刑法效力的限制

中编犯罪论

第七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构成

第八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犯罪故意

第三节犯罪过失

第四节无罪过事件

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六节认识错误

第十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刑法上因果关系

第十一章犯罪客体

第一节犯罪客体及其种类

第二节犯罪对象

第十二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第十三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一罪与数罪

第一节一罪与数罪的区分

第二节实质的一罪

第三节法定的一罪

第四节处断的一罪

第十五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第二节正当防卫

第三节紧急避险

第四节其他正当行为

下编刑事责任与刑罚论

第十六章刑事责任

第一节刑事责任的概念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过程

第十七章刑罚概述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刑罚的目的

第三节刑罚的功能

第十八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概述

第二节主刑

第三节附加刑

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

第十九章刑罚裁量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刑罚裁量的原则

第三节刑罚裁量的情节

第二十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累犯

第二节自首

第三节立功

第四节数罪并罚

第五节缓刑

第二十一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减刑

第二节假释

第二十二章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刑罚消灭概述

第二节时效

第三节赦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