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轨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pTt轨迹(pTt path)是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压力(p)和温度(T)随时间(t)而变化的态势和轨迹。这一概念首先由英格兰和理查森(P.C.England and S.W.Richardson,1977)提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区域变质作用是一个时间相当长的连续变化过程,由于受到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及地热梯度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根据不同世代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形成温度,变质作用过程可大致分为早期阶段、峰期阶段(温度最高的阶段)和晚期阶段,它们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p t图解上表现为一定的演化轨迹。不同型式的pTt轨迹与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密切关系。建立变质作用的pTt轨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模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正演模拟);另一种是在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变质岩石中所记录的信息反演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反演模拟)。在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方面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变质阶段的划分,温度和压力条件的确定,不同阶段年代的测定,建立pTt轨迹的正演和反演方法,不同形式pTt轨迹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根据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