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皮科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切皮科夫(1900—)

康斯坦丁·罗曼诺维奇·切皮科夫苏联地质学家。1900年 12月25日生于弗拉基米尔村(今斯摩棱斯克州内)。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莫斯科矿业学院。1929—1939年在石油工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工作。1930—1932年任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所长。1939—1954年在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47年起任石油实验室主任。 1954—1957年任苏联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副所长。该所改为可燃矿产地质和开采研究所后,任实验室主任。1953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潴岩的形成条件、石油和天然气的迁移,以及有关北高加索、伏尔加——乌拉尔、西伯利亚、萨哈林等地区石油天然气含量的远景评估等问题。1964年获苏联国家奖金。曾获十月革命勋章一枚,其它勋章两枚、奖章数枚。

切尔内绍夫(1856—1914)

费奥多西·尼古拉耶维奇·切尔内绍夫俄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1856年9月24日生于基辅。曾就读于海运学校。1880年毕业于彼得堡矿业学院。1882年起在地质委员会工作。 1900年起任彼得堡科学院地质博物馆馆长。1903年起任地质委员会主任。1909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1914年1月15日逝世于彼得堡。

切尔内绍夫曾研究乌拉尔古生代沉积地层。提出了确定北极区、阿尔泰、中亚细亚等地区古生代地质形成的原则。1889—1901年他根据在极圈内(季曼、新地岛和斯匹次卑尔根)的考察结果,撰写了关于泥盆纪和上石炭纪动物群的古生物学著作。他考察了乌拉尔东坡的岩相,认为该地区的结晶片岩是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变质沉积岩,乌拉尔的地质构造是在北欧的东西与东北向位移的作用下而产生的。1892年曾主持顿巴斯的地质测量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