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是一所定西市示范性中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80亩,校舍建筑面积18052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4647人,共设66个教学班有教职工231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80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7.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中获全国及省市县先进教师奖65人,有省市县骨干教师48人,省市学科带头人3名、青年教学能手5人。教师在全国及省地各类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有三项成果被确定为省级研究课题,有四个课题确定为市级课题,正在展开深入的研究。另外本校学生参加县级以上知识竞赛和体育、文艺比赛获得各种奖项300多项。
学校坚持“弘毅、崇德、博学、慎思”的校训,“民主、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好问、善思敏行、探索进取、全面发展”的学风,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五育并举,面向全体”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超前意识、生存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以实现“全面提升教育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
建校至今,已毕业初、高中学生15878人,有420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比连续六年进入全县前3名(2003年列全县第1名),为高中输送了优质生源;高考连续七年进入全市前3名【2004年高考参考662人,600分以上33人,重点线以上81人,本科线以上273人,特别是应届生本科上线率达44.76%,列全市之首;2006年高考本科率36.11%,列全市第二,应届生总上线率87.6%,列全市第一;2007年高考本科率38.2%,列全市第二,文应考生杨兵兵以650分取得全市文科状元桂冠,理应考生陈力以663分列全市理科第四名,陈力、陈泉佑(646分)、魏宏强(644分)、丁峰(642分)列全县理科第二、三、四、五名】。先后有米录军等5人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有拱旭升、陈薏、杨爱军等几十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大、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师大、西安交大、华东师大、武汉大学、哈工大、重庆大学、西南交大以及兰州大学等名牌院校录取。
近年来,学校分别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科协、省科委、省教委授予的“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市教育局授予的“教学质量优异学校”、“高考先进学校”、“高考成绩优异学校”,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教育系统先进教研组——物理组”,“县级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小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团省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2004年定西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授予“定西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学校被评为“定西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近几年我们精打细算,为改善办学条件做了一定努力,共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
1、2000年11月,建筑面积为3825m2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设有32个教室,12个教师办公室,5个微机室,1个多媒体教室。拆除旧教室,平整操场3800m2,建成10个乒乓球台和2个羽毛球场,为师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
2、修建了锅炉房购置安装了一个2吨卧式锅炉和室外供暖管网,解决了教学楼和家属楼的供暖问题。购置安装 2吨茶水锅炉,改善了师生供水条件。
3、硬化校园路面1400M2,解决了师生雨天行路难的问题。
4、建成三个自行车棚,解决了师生自行车管理混乱问题,师生自行车风吹日晒雨淋的历史彻底结束。
5、建成5个微机室,全校共安装微机300余台,并接通了英特网和教育宽带网,建成多媒体教室一个,方便了师生上网学习,为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供了方便。所有教室安装了电视机和DVD,为教师办公室配置了电脑,改善了教学办公条件。
6、安装100KVA变压器一座,保证了学校正常用电。
7、新建教学实验综合楼总面积为3327 m2,于 2005年秋季投入使用,设有6个教室,4个实验室,4个仪器室,1个生物标本室,1个德育室,2个图书室,2个阅览室,基本能够满足理化生实验需要。逸夫教学楼设计建筑面积为5364平方米,于2006年秋季投入使用,有48个教室及办公室,有4个微机室,有两个多媒体教室。
8、2007年夏季,建成标准化实验室3个(2个物理实验室、1个化学实验室)。
9、2007年新建两栋两层厕所,使厕所总面积达到 861m2。
10、2007年改建了高中部校门和初中部校门。
今后我们要把发展提高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发展意识、精品意识、超前意识及生存意识,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培养能力,面向全体,紧紧围绕“发展提高为主题,质量效益为主线,教育科研为动力,师资建设为根本”的总思路,争创“一流校风、一流师德、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校园环境”,抓机遇、迎挑战、强素质、创精品、谋发展、求生存,落实“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育人目标。建名校,树名师,育名生,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