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溆浦县
原名画桥,位于溆浦县黄茅园乡万寿桥。东西走向。桥长72米,宽4米,高45米,桥廊二十四间,石拱木廊重檐风雨桥。桥亭为小青瓦硬山顶,两端建歇山顶龙脊门坊,枋檐下施为如意斗拱;桥亭中部置高约4米的重檐六角攒尖顶的塔阁,塔阁上书"飞阁流丹"四个苍劲大字,阁内藻井上有山水、花卉、鸟兽等彩绘,内供"杨泗将军"神像,其造型别致,硫朗雄伟。桥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嘉庆三年(1798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及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次维修。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

位于南公园附近万寿乡的闽江支流上。该处原为渡口,清康熙七年(1668年)鼓山僧成源和里人柯应采为方便行旅,募白银2000余两建造石桥,翌年12月竣工,前后历时1年多。该桥全长76.6米,宽2.6米余。以松石为基,建4墩,分水3道,墩高7.3米,除靠岸两墩,中间两桥墩皆呈船状,两头作三角分水尖型,以减轻长年急流冲击。桥面平铺12条石梁,是利用退潮水浅时砌基垒石,涨潮时以水的浮力将载于船中千斤石梁架上石墩。桥两端皆为石阶,桥中段亦有石阶,中间高出1尺许,以便通行船只。清康熙九年(1670年),道霈方丈写有《河口万寿桥记》刻在石碑上,嵌于桥边万寿庵左侧墙上。现石碑已移藏于山石碑廊。
大圩
到大圩,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万寿桥诗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