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洲藩为日本古代伊予国大洲(现爱媛县 大洲市)为中心,统治区域由南伊予东北至中伊予西部伊予郡的藩。藩厅为大洲城,支藩为新谷藩。

历史江戸时代初期大洲为藤堂高虎领地,作为大洲城主的是藤堂高虎养子(丹羽长秀之子)藤堂高吉。1608年藤堂高虎转封至伊势国津藩。

同年9月,胁坂安治由淡路国洲本藩以5万3千石入封,大洲藩从此立藩。2代胁坂安元于1617年转封信浓国信浓饭田藩。

同年加藤贞泰由伯耆国米子藩以6万石入封大洲藩。1623年加藤贞泰未留下遗书便忽然死去,嫡长子加藤泰兴得到将军家的承认,而此时其弟加藤直泰则得到1万石领地的承诺而成立新谷藩。此项骚动在本藩持续到1639年才结束。

受到加藤氏好学风气的影响,本藩也养成好学、自我精进的藩风,早期亦出现儒学者中江藤树。

大洲藩勤王风气相当鼎盛,幕末时藩内相当早就统一勤王的论调。作为勤王藩在全国相当有名,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虽为小藩仍相当活跃。

1871年废藩置县改编为大洲县,之后经由宇和岛县、神山县而编入爱媛县。

1884年加藤家以子爵之位列入华族。

代管与换地1634年 蒲生忠知忽然去世,没有嫡长子的伊予松山藩其城便由大洲城主加藤泰兴代管。此时泰兴向老中提出将松山藩领伊予郡、浮穴郡37个村(约1万3千石)与大洲藩领风早郡、桑村郡57个村交换的请求。

1635年请求被许可,1636年由上滩村宫内兄弟(九右卫门、清兵卫)负责开发,由滩屋命名为滩町(旧伊予郡郡中町的前身,现在的伊予市中心)

历代藩主胁坂家

外样大名5万3千石(1608年~1617年)

胁坂安治〔从五位下、中务少辅〕

胁坂安元〔从五位下、淡路守〕

加藤家

外样大名6万石(1617年~1871年)

加藤贞泰〔从五位下、左卫门尉〕

加藤泰兴〔从五位下、出羽守〕

加藤泰恒〔从五位下、远江守〕

加藤泰统〔从五位下、出羽守〕

加藤泰温〔从五位下、远江守〕

加藤泰衑〔从五位下、出羽守〕

加藤泰武〔从五位下、远江守〕

加藤泰行〔从五位下、出羽守〕

加藤泰候〔从五位下、远江守〕

加藤泰济〔从五位下、远江守〕

加藤泰干〔从五位下、远江守〕

加藤泰祉〔从五位下、出羽守〕

加藤泰秋〔从五位下、远江守〕

支藩新谷藩

新谷藩(日文:にいやはん)为大洲藩之藩,藩厅位于新谷(大洲市内)新谷阵屋。

1623年大洲藩2代藩主加藤泰兴之弟加藤直泰由幕府得到1万石领地的承诺而成立新谷藩。1639年才结束与哥哥的纷争。1642年完成新谷阵屋,这是全国唯一由本来仅为陪臣而受到幕府认可为大名者。

1632年中江藤树因为不想转换任地至本藩,以孝养母亲的名义脱藩回近江国。

江戸时代后期开始因为肱川氾滥与火灾频繁导致本藩财政困窘,还曾经由大洲藩代行藩政。明治初期本藩实际仅9,693石,低于表高的1万石。

1871年废藩置县改名新谷县。之后经由宇和岛县、神山县而编入爱媛县。 1884年加藤家以子爵之位列名华族。

历代藩主

加藤家

外样大名1万石(1623年~1871年)

加藤直泰〔从五位下、织部正〕

加藤泰觚〔从五位下、出云守〕

加藤泰贯〔从五位下、大藏少辅〕

加藤泰广〔从五位下、织部正〕

加藤泰宦〔从五位下、近江守〕

加藤泰贤〔从五位下、出云守〕

加藤泰俦〔从五位下、山城守、长门守〕

加藤泰理〔从五位下、大藏少辅〕

加藤泰令〔从五位下、山城守、出云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