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资料三北镇是浙江省慈溪市辖镇。
面积:29平方千米
人口:2.11万人(2006年)
邮编:315331
代码:330282102
拼音:Sān Běi Zhèn
区划沿革2007年4月,全镇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三北居委会、双马村、田央村、东渡村、达蓬村、施公山村、徐福村、海甸戎村、筋竹村、新联村。镇政府驻仙境路22号。
原辖20个村委会。2001年,路西和后横江两村合并为路西村;叶家村、下田央村合并为田央村;华家村、孙家村合并为达蓬村;地舍村、新建村、老塘村合并为新联村;庄黄村、石溪头村、河斗周村合并为东渡村;路东村、路西村、海甸戎家村合并为海甸戎村;方马村、双家堰村合并为双马村;上田央村、湖山村合并为徐福村。[1]
地理环境三北镇隶属于浙江省慈溪市,位于浙江省东部,距宁波市35公里,距国际深水大港北仑港45公里,南依达蓬山,北濒杭州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三北镇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三北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人文历史早在六七千年前,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最早的文化遗存属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境内达蓬山是徐福东渡成功启航地。两千多年前,秦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从达蓬山东渡日本,开创了促进中日乃至世界文化交流之先河;达蓬山奇山秀水也曾让秦始皇东巡至此流连忘返;这里历来都是人们的游赏胜地。
经济发展三北物产丰富,素有“粮棉之仓,鱼米之乡”之称,杨梅、柑桔、黄花梨、黄泥螺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人造毛皮、灯具、绣服、化工和再生橡胶五大支柱产业和三夹板、电容电器、五金塑料、旅游产品四大新兴行业。
境内329国道横穿镇中,受宁波中心城市辐射,交通便捷、商贸繁荣、邮电通讯发达,电水资源充足、集山、湖、地、海于一体,投资环境优越。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艰苦创业,以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使镇容镇貌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生了显著变化,事业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城镇知名度日益提高。
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使三北的工商业似雨后春笋般崛起,并推动了三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块状经济、规模经济、科技投入齐头并进,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产品远销日、美、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酒家、宾馆、商城、专业市场及旅游服务业蓬勃兴起,更为初具规模的工商业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329国道、中横线、沿山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公路四条横向交通动脉都穿过三北镇,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宁波和慈溪两大城市中间的三北镇,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日益凸现。
寻找比较优势,打造城镇特色,三北镇把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优势有机融合,打造浙东旅游名镇。其自然资源优势在于集山、湖、海于一身;历史人文优势为达蓬山、徐福东渡以及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等徐福文化、佛教文化和南宋东发学派创始人董震的儒学文化这三大文化。1994年以来,三北镇党委、政府一以贯之实施“旅游名镇”战略,把旅游开发作为吸引投资、增加就业、优化环境、营造发展新优势的支柱产业来做,按照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高起点、高品位搞好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搞好三产商贸业的总体规划。自2003年开始,这个发展战略进入与投资商实质性洽谈阶段。2007年,以宁波雅戈尔达蓬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的项目开发已进入会审阶段,总投资3亿多元,一期开发300亩,二期共开发600亩,建设佛迹寺、徐福文化展示区等名胜。
329国道三北段4.73公里把三北镇分成南北两部分,十分清晰的规划建设画面向人们展示慈东小镇小巧精致秀丽的容颜。国道南侧窖湖北面,为建成区和人居区,全镇9个村有8个分布于此;窖湖以南为达蓬山旅游景区。国道北侧800米纵深以内为工业集聚区,以外为农业种植区直至滩涂。
以旅游打牌扬名声,以工业立镇强实力,三北镇把建设慈东“经济强镇、旅游名镇”作为长远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三北工业努力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层次,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素质,把现有的资本实力、配置能力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007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占全镇工业总量的近50%,以“远东灯具”、“德普灯具”、“伟依特灯具”为代表的灯具产业,以“江南化纤”、“华星轮胎”为代表的化纤产业以及人造皮产业都形成规模集聚强势。
为经济社会发展配套,三北镇营造良好基础环境,提升城镇形象。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管理高质量”要求,拓展规划框架,舍得花大本钱全面实施骨架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镇面貌又有了一定变化。先后制订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达蓬山文化旅游区开发中长期规划、三北镇生态建设规划,以及蓬莱大街东拓详规、田央和徐福等新百村改造详细规划。
三北镇2007年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占镇可用财政收入36.8%),先后组织实施了施山公路、镇东南路、达蓬南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工业集聚区块道路延伸硬化工程,拆迁安置地块“六通一平”工程,东渡、海甸戎村高压杆线移位工程,国道、工业集聚区块及公路横河两侧绿化、美化工程。同时,紧密配合中横线、三塘横江等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做好了征地、堆土、平整及地上附着物的政策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