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赖贤宗著

ISBN:10位[7801238915]13位[9787801238917]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25.00元

内容提要此书定名为《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讨论的内容包含了“海德格尔”、“跨文化”、“基督教”、“美学”、“数据论”等五个方面。此书从海德格尔与禅宗道家思想的交涉,来发展东西方的哲学、宗教与艺术等三方面之跨文化沟通,不仅包含了这些“跨文化沟通”论题的文献整理,也进行了多层次和多面向的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哲理诠释。

此书定名为《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收入八篇论文与附录中的三篇资料,它包含了“海德格尔”、“跨文化”、“基督教”、“美学”、“数据论”等五个面向的课题。其主轴是透过海德格尔思想,来进行当代的跨文化沟通与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跨文化沟通”是当代哲学界与文化理论学界的重要课题。此书从海德格尔与禅宗、道家思想的交涉,来发展东西方的哲学、宗教与艺术等三方面之跨文化沟通。此书不仅包含了这些“跨文化沟通”论题的文献整理,也进行了多层次和多面向的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哲理诠释,希望能够对相关论题的讨论的深化与突破,有所帮助。

此书的“跨文化沟通”是建立在“本体诠释学”的研究之上,笔者另有《佛教诠释学》、《道家诠释学》、《儒家诠释学》三书,展开自己对于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学”的论述。笔者已经出版的其它各书(《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体用与心性:当代新儒家哲学新论》等书)也都隐含着“本体诠释学”的进路,和“跨文化沟通”的宗旨。有兴趣的读者请一并参看。

作者简介赖贤宗,1962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LMU)哲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暨中文系系主任,兼任台北大学人文学院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思与言》总主编。已出版《佛教诠释学》、GesinnungundNormenbegründung、《意境美学与诠释学》、《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等八本学术专著。

目录总序

自序

第一章本成(Ereignis)与有无玄同:论海德格尔思想的“转折”与老子的有无玄同

导论

第一节海德格尔的“存在的真理”之阐明与老子的有无玄同

一、存在的真理的Ereignis(开显)和Verbergen(隐藏)之同等源初、即显即隐

二、共同隶属

第二节老子的道的双重性与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

第三节转折的意义和本成的转折

第四节海德格尔转折之后的存在思想与老子有无玄同的道论之容受点之展开

一、海德格尔的转折中的无与老子思想中的无

二、海德格尔的四方与老子的四大的思想上的亲缘性

三、海德格尔论在场和不在场与二重性和老子思想

结论

第二章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跨文化沟通的现有研究之考察

导论

第一节海德格尔论老子的道与庄子思想的相关资料之考查

第二节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跨文化沟通之研究成果的考察

一、英语世界

二、德语世界

三、中文世界

结论

第三章京都学派哲学与海德格尔的交涉

导论

第一节京都学派哲学家与海德格尔

一、京都学派与海德格尔

……

第四章论阿部正雄的海德格尔与禅的比较研究与佛基对话

第五章禅与虚无主义的超越

第六章基督教与佛教:汉语基督神学和基督教与佛教的宗教对话之重省

第七章崇高美学的重检:康德、海德格尔和中国雄浑观的对比研究

第八章论现象学诠释学美学在台湾的发展

附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