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简称格丁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大学城格丁根市,因英王乔治二世创建而得名。始建于1734年,于1737年向公众开放。
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蒂宾根大学相似,格丁根大学属于传统的大学城,是“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格丁根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名人辈出,蜚声世界。*(请参考至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
2007年10月19日,德国第二轮“精英大学”评选最终揭晓,格丁根大学成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
历史创始1734年时为英国国王及汉诺威大公的乔治二世决定委派其重臣冯·明希豪森在格丁根创办一所大学,旨在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的理念,格丁根大学也因此一开欧洲大学学术自由之风气。大学创办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哲学、医学四大经典学科,尤以自然科学和法学为重。18-19世纪整个18世纪,格丁根大学因其极为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氛围而居于德国大学中心地位。到1812年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图书藏量25万册,被海内外认可的一所现代化大学。拿破仑曾于此研习法律,并言“格丁根是属于全欧洲的”。
格丁根大学初以法学闻名于世。18世纪德国著名国家法学大师皮特曾于此执教半个世纪,而吸引了大批学生求学,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都是他的学生。至1837年其建校100年时,格丁根大学因几乎每年法学院注册的学生均占全校在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被称为“法科大学”。而格丁根大学也因此成为18世纪德国公法学的麦加。
1837年发生了著名的“格丁根七君子事件”,格丁根的七名教授因反对汉诺威国王废除宪法之举而被驱逐出格丁根大学,格林兄弟也在此列,这一事件反映出格丁根的知识份子对自由的热爱与捍卫宪法的勇气。此后,古斯塔夫·胡果和爱希霍恩于19世纪在此执教并成为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先驱。19世纪末,创造“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著名民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在此任教。
更让格丁根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被称为“最重要的数学家”的高斯就于18世纪任教于此并开创了格丁根学派。此后,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在代数、几何、数论和分析领域做出了贡献。到19世纪,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和克莱因更是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前往格丁根,从而使德国格丁根数学学派进入了全盛时期。到20世纪初,格丁根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和麦加圣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格丁根大学在全欧乃至世界上的学术地位达到了顶峰。
4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格丁根大学学习、任教或研究,其中大部分为物理和化学奖,其他为医学、和平及文学奖。不过因为大多数诺贝尔奖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的,其得主多已去世。在这半个世纪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位居世界大学第八位,创造了“格丁根诺贝尔奇迹”。此外,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联邦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及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均曾于格丁根大学学习法律。德国大诗人海涅也在此取得法学博士。格林兄弟在此任教并编写了第一部德语词典。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在此任教,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与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也先后求学于格丁根。纳粹时期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格丁根大学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创,大批知名的犹太籍科学家和学者被迫离开格丁根,去往美国。世界科学的中心立刻从德国转向了美国,从而开创了美国在二十世纪的科学盛世。
现状院系2007年格丁根大学的在册学生人数近2万5千人,其中包括大学生23,983人和博士生759人。教授395名,教研人员共1万3千多人。它所属的医药学校下设19个中心,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诊所。自从1980年以来,该大学已经根据不同学科成立了13个院系。包括:
神学系: [1]
法学系: [2]
经济学系: [3]
社会学系: [4]
哲学系: [5]
数学及信息学系: [6]
物理学系: [7]
化学系: [8]
地质学系: [9]
农学系: [10]
林学系: [11]
生物及心理学系: [12]
医学系:[13]
在这些院系中设有170多个研究所,系主任都是大学的格丁根科学院的成员科研与合作格丁根科学院是1751年由英王乔治二世建立的独立的学术机构,包含文理两部,广泛吸纳国内外科学界的名人作为其成员。如今其财政直接来源于下萨克森州。它同大学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
另外,格丁根本市即设有4家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分别为马克斯·普朗克宗教与少数民族多元化研究所(前身为历史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实验医学研究所和马克斯·普朗克动力学研究所)。它们与格丁根附近的马克斯·普朗克太阳能研究所一道,均同格丁根大学具有学科上的紧密合作关系,使格丁根保持着科学研究上的领先地位。
同大学保持着紧密学术合作的还有德国太空研究中心和德国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
图书馆 除了作为历史图书馆的宝琳娜教堂之外,设在格丁根的下萨克森州州立暨格丁根大学图书馆为大学及周边民众的当代公共图书馆,其藏书丰富,超过500万册,是德国当今五大图书馆之一。另外,各个系和研究所均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
校园生活与传统 格丁根老市政厅地窖餐厅的入口处,至今还刻有一句著名的拉丁文古语,用来形容格丁根大学生的生活:“格丁根之外没有生活。即便有生活,亦非这般的生活。”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BBC公司拍摄的环球系列纪录片《人之升华》(The Ascent of Man)中,著名英籍犹太数学家布洛诺斯基(Jacob Bronowski)曾这样形容格丁根:“一切古老的大学均有美妙的相似之处。 格丁根正如英国的剑桥或美国的耶鲁那般 - 偏远而罕为人至。 但除了那些学究们。 教授们深信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格丁根老市政厅墙上刻的那句古语 - 格丁根之外没有生活。 哦,这句话,格丁根的教授比学生更把它当成一回事呢。” 在格丁根,学术传统备受尊重。在格丁根的市中心有一座“鹅女孩”雕像。这个鹅女孩来自于格林童话,说的是一位公主被害后养鹅为生后又恢复身份的故事。凄美动人的故事如今早已与格丁根大学那有名而有趣的学术传统联系在一起:在博士生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当天,都会头戴博士帽,在亲友的陪同下乘坐花车前往市中心的鹅女孩广场去向这座“鹅女孩雕像”献花并亲吻鹅女孩,游客们常驻足观看,成为格丁根一景。由于亲吻者众多,鹅女孩也成了“世界上受吻最多的女孩”。为了维护秩序和保护原雕像,市政厅曾下令不得亲吻该雕像。后因违令者众多,原雕像已被博物馆收藏,现在矗立于此的是一座复制品,而市政厅也未实际禁止刚出炉的博士们去爬上雕像,献上他们的热吻。 大学散布于城中各处。文科中央校区“蓝塔”紧邻老城,是神、法、商等社会科学系的所在地。文史哲等人文科系也在附近。数学系老楼在老城西南部。而大部分自然科学系则位于新建的北部校区。医学系与格丁根医院合为一体,座落于山脚处。各系所所在处一般均有食堂,附近也有少量学生宿舍。 除了老城的热闹之外,格丁根东部有山,西南部有集思湖,均是休闲静思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