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车载监控服务是一种融全球通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处理系统(GIS)、数字移动通讯系统(GSM)、数字移动通讯系统(GSM)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于一体的通过移动电话网络以语音形式传递信息的高科技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中辚移动通信 GSM网络覆盖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内的车辆运行状态都有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出来。
GPS车载监控的主要功能
一、全球卫星定位智能防盗报警功能
当车辆停车警戒后,再打开车门,一分钟未输入正确用户密码或汽车被非法移动(用拖车拖走50米),防盗系统自动向监控中心和车主设置的多个报警电话语音报警;监控指挥中心接收到报警车辆信息的同时,报警车辆的准确位置、速度、行驶方向会自动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二、紧急援助功能
当车辆被劫持或车主被抢时,车主在抢劫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轻触紧急报警按钮,无声无息报警。监控指挥中心接警后,被抢劫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运行方向等状态会自动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出来。监控指挥中心配合警方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启动监听装置监听车内动静、锁定车辆位置、反控熄火、发出声光报警、保护车主安全。
三、车载电话功能
本系统融合了GSM技术,具备数字移动电话所有的拨打和接听本地网电话、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与漫游服务等基本功能和新业务。在GPS报警定位的同时,GSM数字电话仍可进行正常通话。
四、调度管理功能
监控指挥中心可以主动了解机动车的地理位置及其具体信息,因此调度人员可根据机动车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引路功能,指导机动车选择最佳路径行驶。
五、电话启动功能
严寒的冬天或酷热的夏日,驾车者可提前通过座机或手机启动发动机,打开车内空调,使车主上车后有一个舒适的驾车环境。
六、智能语音以对话功能
系统所有操作都有语音提示,使用方便,在卫星定位的情况下,还能用语音准确报出北京时间 。
七、网络查询功能
安装本系统的车主可以通过电脑在Internet上进行网络查询,车主即使远隔重洋,只要登录“中国智能交通通信网络”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查询车辆的实时位置和状态,并可通过计算机对车辆进行控制。
八、热线服务功能
车主通过遥控器上的“热线”与车辆注册地的监控指挥中心联系,可享受到很多增值服务,如紧急候车、加油、导航、票务、酒店订座、订房等服务。
1、现有GPS 短信方案技术特点:
车载GPS 信息机对GPS 设备实时采集的汽车的位置信息进行收集和运算处理。
车载GPS 信息机对处理后的信息定时以短信发送给运管监控中心相应的SP或者指定手机号码。
运管监控中心通过SP或指定手机号码接收相应的车载GPS 信息。
特殊情况下,运管监控中心通过SP 或指定手机号码直接发送短信控制车载GPS 系统,如告警或强制熄火等。
2、现有GPS 短信方案缺点
传送时间不确定:因为短信采用信道命令时隙来传送,没有专门的数据通道,所以在命令时隙出现繁忙时候就容易出现数据传送延迟或丢失的情况。
信道容量有限:一条短信最多能传送140 个有效字节,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车辆的实时信息。
通信费用昂贵:基本按照收发的总条数来计算。
可扩展性差:以SMS为主要通信链路,受链路带宽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扩展将来的其它数据传输业务。如车辆运行中的图像监控等。
尽管车载GPS监控系统有利于交通部门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但目前短信方式的综合性能较差从而阻碍了该系统的全面推广。
以上解释应该是比较全面,可视任何一种介绍都的有咯侧重点,GPS车载监控,故名侧重于"GPS导航"和“监控”两个方面。但现实生活中对于导航要求比较多,监控方面技术达不到车友的要求。
中国车载导航产业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车载导航技术经过十年的市场培育,用户目标与需求已逐步明确,以及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培育的逐步完善,车用导航装置应用市场业已启动和日臻成熟,现在已逐步进入道路交通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上世纪末发射、建立并逐步健全的专为交通行业应用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将为车辆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无限广阔的空间。此外,中国的道路建设和电子地图技术,尤其是轿车市场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车载导航技术的发展。
高速发展的道路建设
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虽然只有十数年的时间,但已获得突飞猛进的成就:1997年只有4,771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十九位,到2001年已建成19,453公里,2002年底高速公路又增加到25,200公里,已跃居世界第二的水平。还有正在加紧施工的总长3.5万公里、纵贯国境南北、横穿祖国东西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各省会城市与地市级城市间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向外辐射的高速道路织就了大城市圈,以及星罗棋布、密如珠网的区内公路。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道路建设,给应用汽车导航技术注入了极强的原始动力。
电子地图的发展状况
实现车载导航与地理位置信息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将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交通信息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前者指不随时间变化或较小变化的交通信息,如道路、停车场、交通附属设施等;后者则为实时变化的交通信息,如道路状况、交通事故、天气变化、车辆密度与流量等。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信息平台起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可对上述静态、动态数据进行管理,并要求做到无缝集成。
电子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可视化产品,具备地理信息的大部分功能,能以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清楚的登陆在显示屏上,把交通路线及周围环境以视觉和听觉形式与驾驶者沟通。北京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成功制作了“威驰”轿车的DVD地图软件,开创了中国车载电子导航的先例;上海畅想电脑有限公司与世界著名的松下集团、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地完成了全日本1:2500三维立体、高品质、精细的汽车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从事导航技术研发的还有占全国GPS市场份额达15%的深圳赛格导航科技公司,原隶属邮电部、承担国家“汽车导航产品”研发的上海三吉电子工程公司,与全球最大导航装置制造商美国GARMIN公司合作研制“任我行”车载导航仪的北京合众思壮公司等数十家骨干科技企业。
国家测绘局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是中国在上述领域内的领头企业。按该公司的规划,在全国实施汽车静态导航的电子地图制作,是分四步走的方案:2002年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等四城市的电子交通地图软件投入使用;2003年将在东部沿海的大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海发达地区开通导航地图的应用;2004年则延伸到中国的中部省份的省会及地域中心城市;2005年电子交通地图将覆盖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地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见图2。显然这只是初步的、基础的交通电子地图,随着经济发展和道路建设的推进,内涵更丰富的三维立体导航地图将逐年以更新的面貌推向市场。
轿车市场提供的发展空间
2002年的中国车市呈现炙手可热的井喷火爆现象,特别是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家庭型轿车购买能量获得初步释放。2001年国内生产轿车70万辆,2002年超过100万辆,今后十年国产轿车将以30%~50%的比例增长。当前一套语音电子导航装置,包括有6.5英寸的触摸显示屏、DVD光盘及读出器、CD和VCD及碟盒、GPS天线系统、陀螺方位传感器等,平均售价约为一万元人民币。汽车安装导航装置的普及率以30%计算,仅在轿车这一块,近两年中国的导航市场将迅速形成六十亿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电子地图一项,在近几年内将很快形成50亿的市场,中远期的发展空间将达数百亿元。
发展导航技术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导航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也走过一些弯路。从前几年引进的GPS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辆及其移动目标的防盗、报警与监控等方面,而不是GPS技术原本在定位与导航上的重大作用,成为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特有的“技术异化”现象。反映出导航的上游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差,基础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无法进行产品的成熟衔接。这既有综合国力的原因,当然也有政策引导的因素。所以发展汽车导航技术,政策上的支持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
发达国家均有车载导航装置使用的高精度地图,这是由政府指定的专业部门或专业机构按统一标准负责制作和定期更新的,并可自由在市场上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支持了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又极大的方便了在用车辆的安装使用。而中国一贯是把高精度城市地图当作战略资源进行管理,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使用控制,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导航技术的发展和需要,现在这一“瓶颈”已到了该拓宽的时候。
同时,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城市扩容、道路扩充、环境变化、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可说是日新月异。这些实时动态信息要及时采集,要求电子地图的软件数据必须及时的不断修改和更新,以构筑一个全国公用、实时、高精度、大容量的信息平台。否则导航装置的生产企业辛勤研发的产品将是过时不适用的。要完成新的信息平台建设,绝不是任何一家科技企业在技术和财力上可以承担的,非政府的统一组织、策划莫属。唯有政府、科研、企业“三管齐下”,总体的智能交通才能尽快实现。
GPS信号是免费的,有些人买了GPS,要交月租费,是指汽车防盗或监控型的GPS,费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手机月租费,每月50元(深圳),该类GPS带有GSM模块,通过发短消息来报告汽车位置;另一部分是服务费,因为GPS厂商建有监控中心提供服务,因此收取的费用,费用有高有低,最低的好象是80,高的可能是200,因是商业服务,价格厂商决定。
此类GPS目前深圳的代表性企业主是华强和赛格。除提供服务外,有些厂商还向单位客户提供监控类软件,由客户自行装在PC中,这样,单位的车出门在外的运行情况,尽在领导掌控之中,干私法的不行啦!这种情况,手机月租费还是要缴的,但服务费就不用了。
另外还有一类GPS,自主导航型的,就是会提示你往左拐往右拐的,因为要经常更新地图数据,厂方或其数据合作方花费巨大,有时也会跟用户收一些服务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