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副校长江苏姜堰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访问教授。历任江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院长,校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8年7月任江苏大学副校长。先后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长期从事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有两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多项、省级鉴定项目8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被SCI检索论文60多篇,EI检索论文50多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机械工业联合会二等奖一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重点学科系统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及江苏大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兼任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系统工程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杂系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英国Inter J. Nonli. Sci.常务副主编。指导已毕业且获学位的博士13名,硕士4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田立新--中国十大基金管理人个人简介 田立新曾留学美国,获得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美国布莱得雷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及中国重庆大学工程学士学位。曾在美国麦肯锡(McKinsey & Co.) 从事管理咨询,并在美国从事过5年的工程管理及咨询。曾是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及摩根证券(J. P. Morgan)的投资银行家,主要从事大中华区公司的融资及收购兼并业务。 是龙科创投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和首席投资官,并担任许多公司的董事包括讯龙科技-之后卖给新浪公司成为新浪无线。 创立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基金管理人”。
田立新田立新,国内大学毕业后,凭着全额奖学金,1989年底,田立新踏上美国留学之旅。因为本科和第一个硕士学位都是工程学,在美国工作前几年,他一直扮演着工程师的角色。但田立新很快发现,这样的角色并不适合自己。
“在美国,金融是最发达的,发展空间又是无限的。在工程师背景的帮助下,靠省吃俭用攒了些钱,就决定去读个好学校,以便以后进入金融行业。”紧接着,田立新申请了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沃顿两年费用近10万美金,田立新把之前做工程师辛苦积攒起来的钱几乎全部砸了进去。在获得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后,他加入了华尔街的顶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和摩根证券,做了一段时间的投资银行家。毕业之前,他曾在著名的麦肯锡从事管理咨询的实习,这也为他进入顶级投资银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2]
麦肯锡需要沟通能力强的工作者,这对田立新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据说10年前,麦肯锡商业研发的费用就超过了美国当时几所名牌大学研发费用的总和。麦肯锡内部有着众多深谙各行各业问题及情况的专家,它对行业规则的制定方法及执行措施方面的理论研究几乎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田立新想学的就是这种洞悉行业的方式。
起初,田立新对风险投资没有太多太细的概念,只有大的方向感觉。2000年,他意识到中国的互联网很热,有投资的需求,而自己做过咨询又做过投行,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于是,田立新觉得做风险投资还是自己的长远选择。“风险投资在国内算是朝阳行业,投资是很有意思的事,发展空间又大,所以,就比较自然地进入了这个阶段。”从此,田立新完全进入了投资人的角色。
“不是该不该做,而是觉得值得做。”尽管把老专业完全丢掉的人不多,但田立新的目标很清晰。
在龙科做投资人的那段时间,田立新为主要管理者,但因为受限于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及机制,与自己心中的“纯正的风险投资”差别很大,2005年,田立新决定与龙科的老搭档邵俊创立德同资本。
作为第一批中国风险投资人,田立新及其团队在成立德同以来的短短两年中,成功地募集了一期、二期美元基金和一只人民币基金,基金总规模超过了5亿美元。在项目选择与管理上,德同很谨慎,他们选择在最好的时间进入最好的项目,专注于A轮投资成为德同选择项目的一大宗旨;在项目选择上,德同也有一定的侧重,目前,主要关注新能源、环保和消费领域的项目。
“在中国的投资是一个很本土化的行为,一个在美国很棒的风投机构很难说在中国就一定能运行得很出色。”田立新认为,与本土情况相结合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
2005年在龙科创投工作期间,田立新及其团队成功投资了无锡尚德,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关注这个太阳能行业,但在国外,同类的上市公司就有很多。由于需求远远大于供应,田立新和他的团队认为,该行业虽属高科技,但相当多的成功因素取决于制造加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这个最火热的行业,中国一点边也沾不上,怎么说也不合逻辑,太阳能产业在中国一定会有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事实证明,无锡尚德给龙科带来了相当高的回报。
除了新能源,田立新意识到投资环保同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报,回收废旧金属和工业污水处理等与环境有关的变废为宝项目都是德同所关注的。田立新认为,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将会延伸,并成为未来投资的巨大机会。“国外风投机构一直很关注国内的内需市场,涉及消费者市场的项目德同也同样予以关注。”
德同投资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DT Capital Management),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管理着总额约5亿美元的三支国内外基金。其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田立新(Joe Tian)11年前从沃顿商学院毕业,之后回国投身于风险投资领域,是中国最早期的风险投资者之一。他在2006年与合伙人邵俊一起创建了德同资本。作为中国较早一批的海归派,以及中国风险投资领域从无到有的见证人之一,田立新在其近10年的风险投资人生涯中经历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几番起落,包括最近这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他在中国这个发展迅猛、充满不确定性,尚未成熟的市场体系中就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人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投资规模:德同的投资规模一般在300万到500万美元,全年预计投资5到8个项目。
投资行业:第一,投资和广大中产阶级消费者有关的项目。第二,投资制造业。
创业者要求:首先,创业者要比较能干。其次,对于所从事的行业一定要很有经验。第三,懂得行业的游戏规则,有一定的声望。
创投经历田立新
2007年是创投产业的起飞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将会越来越快,全球制造业由西往东的趋势会大加,所有居民的消费都在升级。 2008年的北京奥运,2010年的世博会,对创投无疑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从2007年到2010年,不可否认,人民币的升值有很大的空间,再加上所谓的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将持续增大中国资本的流动性。
“创投现在的确是很热,我觉得很欣慰,创投是非常大的行业,在中国属于一个朝阳行业。中国现在可能0.001%都不到,但是这个行业的增长性是非常快的。现在属于市场经济,至少投资和被投资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行为,或者资本的行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其中两方,一种是投资方,一种是被投资方。整个行业中一些顾问、律师行、财务、会计师等等,都是可以赢的。我在这边强调多赢,创投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刚刚开始,这里的机会是非常多的,而且会越来越多。”德同资本合伙人田立新如是说。
作为2006年新成立的专注于投资中国的基金,德同资本的四个合伙人,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硅谷。“德同投资也看地域性。北京、上海毫无疑问投资气候好,创业者也比较成熟,但是投资价格也很高。内地城市也有自己的地域投资特色。举个例子,航空航天方面的投资,肯定在西北选择项目,不可能在广州。”田立新分析着项目的地域性,对北京创投的热度深有感触,“比起来,上海可能还不如北京热。德同投资的大部分项目还是在北京。”
“我开始做创投基金以后,觉得非常有意思。第一可以认识很多朋友,我一直强调做事也就是做人,大家只要相互了解以后,就有一种信任感,然后再谈合作,合作的机会有很多。我不得不重复,我们最终还是要看团队,团队这一块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也很难说得清楚。打个比方,很简单,你和你最好的朋友,或者你觉得你们合作最好的,你们之间是怎么开始的,我相信一定是从朋友或者信任开始的。如果没有这个的话,很难合作。而这个行业很大是因为很多方面可以合作,有中介、有顾问、有会计师、有律师。”
创投探索2007年德同“花钱术”
“我们慢慢开始看一些新的领域,像新能源这方面,因为我们在无锡尚德投资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实这是在中国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相对来讲,跟互联网相比,懂的人比较少,竞争也比较少。”德同资本的另一位合伙人邵俊说,“除此之外,也会做新的尝试,包括做医疗器械的公司,虽然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是新的基金也会看这些的。还有传统的非TMT领域,从刚成立到现在几个月,我们已经投了三个公司,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北京是做手机上网的互动游戏公司,上海投的两个也都是碰巧和汽车有关,一个是做二手车买卖,是51汽车网,还有做汽车保险的直销,我们也看好汽车的市场,尤其是服务这一块非常的落后,我们想通过新的科技、新的媒体的手段改进它的效率,从而创造一些好的效益。”
田立新十分看好国内的A股市场:“A股的热潮,从我们VC的角度来讲是很好的事情。我们管理的资本是海外的资本,我们管理的这些基金是外币,我们投入以后,希望上市以后再退出,再转下一个基金。中国可以在A股上市,在A股退出,在A股循环,这是真正的刚开始。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是很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对本土的创投也好,本土的创投新军也好,本土的企业也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机会是越来越多的。”
田立新表示,德同偏好投资与中产阶级消费者有关的项目以及制造业,随着中国国内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并日益与国际接轨,中产阶级对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有了更多要求,一些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品质的行业势必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2007年3月,德同资本与DFJ共同注资千万美元酷六网站:“酷六是基于web2.0理念的互动视频门户,首创了以分成为基础的互动营销商业模式,并在创立不久便提出了‘有钱一起赚’的网友分成模式。”
“我判断创业者的时候比较注重感觉,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条件。首先,毫无疑问创业者要比较能干。其次,对于所从事的行业一定要很有经验,看得很透。第三,懂得行业的游戏规则,有一定的声望。投资主要还是投人、投团队,对人的判断也是风险投资最难的地方。一旦人判断错了,项目最后肯定不行;如果人判断对了,即使暂时发展方向错误,创业者也能够及时纠正。当初王朝的李彦宏也是转换了四次商业模式才获得成功。”
对于如何判断创业者,田立新有自己的方法:“一般我喜欢问一些创业者以前的经历,观察当时他是如何处理的。比如,你最自豪的一件事,最失败的一件事等等。透过以前的事情,我可以大概判断创业者未来的情况。投资项目比较快,比如51auto、掌上明珠都是两三个月内就完成投资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判断人的过程,这个周期就比较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