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麒麟区茨营乡,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麒麟区25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73户,有乡村人口5725人,其中农业人口5392人,劳动力322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88人。
全村国土面积14.44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333.63亩,人均耕地0.81亩,林地13238.5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
乡村全貌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茨营村委会自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全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农业部关于茨营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全国知名、西南一流、云南第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通过二年来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333.63亩(其中:水田2230.06 亩,旱地2103.57亩),人均
团结河耕地0.81亩,主要种植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3238.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7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9亩,主要种植梨、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59亩,其中养殖面积59亩;其他面积3930亩。有经济林等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1356户通自来水,有17户饮用井水,有1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27 %)。有1373户通电,有105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5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78.67%和85.91 %);安装固定电话和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0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38户(分别占总数的59.88%和55.03%)。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2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1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2辆,拖拉机60辆,摩托车39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72.08亩,有效灌溉率为68.5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464.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6 亩。
休闲长廊到2007年底,全村有241户农户用上了沼气;装有太阳能农户88户;建有小水窖190口。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0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1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40万元,占总收入的33%;畜牧业收入1204万元,占总收入的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400头,肉
优质丝棉被牛150头,肉羊200头);渔业收入52万元,占总收入的1.4%;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03%;第二、三产业收入948万元,占总收入的25.2%;工资性收入258万元,占总收入的6.9%。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904人(占劳动力的59%),在省内务工1754人,到省外务工150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蔬菜、蚕桑、烤烟,主要销售往麒麟区。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
特色产业售总收入113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特色产业蔬菜。拥有企业4个,其中专业合作组织1个,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106人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拥有教师34人,在校学生794人,
图书室距离乡中学1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07人,其中小学生794人,中学生31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水利设施滞后,农业产出率低。
出口蔬菜3、科技推广及应用不够,特色产业发展困难。
4、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
发展思路及重点:
1、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烤烟、蚕桑经济效益。
2、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确保畜牧产业年递增1%。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好绿色生态园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4、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