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安德烈堂 (St. Andrew's Church),是香港圣公会西九龙教区辖下的一所教堂和英语牧区,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38号。
圣安德烈堂于2006年版联合国教育科技及文化组织颁发“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
现今圣安德烈堂的位置很早就已有木建教堂,至1904年12月方奠基兴建石建的圣安德烈堂,并获保罗·遮打爵士捐助35,000港元兴建。该建筑於1905年落成,并於1906年10月祝圣启用。1909年邻近的牧师住宅落成,翌年工人住所亦落成。圣安德烈堂曾於1913年加建一座礼堂,但於1977年重建成一座7层高建筑。
圣安德烈堂毗连前九龙英童学校,曾是於九龙居住英国人的聚会点。於日治期间,主任牧师被囚,圣安德烈堂则被改用作日本神道教的 神社,而牧师住宅则成为神社主持和日本情报人员的住处。战後圣公会重新恢复圣安德烈堂,至1979年教堂旁的基督中心落成,同时牧师住宅亦改作公务用途。现时圣安德烈堂是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圣安德烈堂除了提供英语崇拜外,还提供普通话崇拜。过去亦曾提供菲律宾语崇拜,但现已取消。
圣安德烈堂是圣公会中的低派教会。
教堂:建於1905年,呈拉丁十字型的红砖哥德式建筑,上有木、瓦结构屋顶及钟楼,两旁饰有彩色玻璃。前牧师住宅(Old Vicarage):建於1909年, 与教堂一样同为红砖哥德式建筑,现已改用作青少年中心及会议室。石门:位於弥敦道出口,於1956年立。基督中心:於1979年落成,原址为1913年兴建的礼堂。防空洞入口:於教堂後停车场山坡处有一防空洞入口,但已被水泥封掉。前工人住所:於基督中心後面山坡上有两幢已荒废的小建筑物,其风格与教堂及前牧师住宅相若,於1910年落成,当时作工人住所之用。 於礼拜日上午9:00及11:00有英语崇拜,下午2:00有普通话崇拜,下午6:00有另一堂英语崇拜。
由於过去很多摄影团到教堂范围内为模特儿取景拍照,或学校等组队到对教堂参观,对会众造成不便,因此现时教会於正门外贴出了不准拍照的告示。但教堂建筑的另一告示则指欢迎作私人非商业用途的拍照,亦欢迎游人参观,惟应以不造成滋扰为度,而团体到访须事先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