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i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主题式学习的前身可追溯自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院教育,但其理念则可追溯至杜威的进步主义学派,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并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轴。

主题式学习的类型

单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问的既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

多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将涉及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需要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

超学科的主题式学习: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几乎不考虑课程领域,所学内容和课程无关,超学科的主题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围。

主题式学习的作用

打破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强化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

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了学习者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

主题式学习的特点

有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

学习内容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

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

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为主,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

一个优秀的主题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程的组织结构,能够帮助我们聚焦和定义一个学习单元,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让学生相关学习概念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强化学习者这对个学习主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式学习并不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它只是i众多教学、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并不是组织课程教学的唯一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