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之战,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
辽沈被后金攻占后,明廷再次起用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又以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王化贞和经略熊廷弼不和,熊廷弼议用“三方布置策”,率五千兵马守右屯,化贞自领十三万军驻守广宁城,以降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孙得功做先锋,调出广宁(今辽宁北镇)、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祖大寿率领会合明将祁秉忠进战,熊廷弼派部将刘渠支援,双方战于平阳桥(今辽宁大虎山南八家子附近)。孙得功和参将鲍承甫一交锋即行逃亡,刘渠、祁秉忠战死,祖大寿败走觉华岛(今菊花岛),西平堡守将罗一贯殒国,至此明军全军覆没。
此时广宁守军哗变,王化贞这时还在牙帐中整理文书,参将江朝栋等排闼而入,大喊:“事急矣,请公速走”。王化贞放弃广宁逃亡,途中在大凌河遇到熊廷弼,化贞大哭,熊廷弼既笑且愤,质问王化贞:“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王化贞羞愧难当,化贞提议收集残兵力守宁远及前屯。廷弼却说:“嘻,已晚,惟护溃民入关可耳。”“乃以己所将五千人授化贞为殿,尽焚积聚。二十六日,偕初命护溃民入关。”兵备道参政高邦佐独自赴松山(辽宁锦县松山乡),长叹:“不能存广宁,何颜入关!”遂自缢死。
二十三日广宁尚未完全失守之际,熊廷弼竟未率军入城进行殊死战,尽守土之责,只是消极退至山海关;轻弃广宁,乃至轻弃关外全部土地,种下日后被阉党斩杀之口实[1]。最后明军只得退至山海关,沿途饥民哀号,哭声震野,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不久孙得功开门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度因胜利过于简单而怀疑是否中计,不敢进入广宁城内。后金占领广宁,并接连攻陷义州、平阳桥、西兴堡、锦州、铁场、大凌河、锦安、右屯卫、团山、镇宁、镇远、镇安、镇静、镇边、大清堡、大康堡、镇武堡、壮镇堡、闾阳驿、十三山驿、小凌河、松山、杏山、牵马岭、戚家堡、正安、锦昌、中安、镇彝、大静、大宁、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胜、大镇、大福、大兴、盘山驿、鄂拓堡、白土厂、塔山堡、中安堡、双台堡等40余座城堡。努尔哈赤下令把辽河以西的百姓,驱赶到辽河迤东尽行屠戳,惨绝人寰。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广宁罪”遭处死弃市,传首九边。魏忠贤虽对王化贞百般袒护,但由于罪行确凿,迟至崇祯五年(1632年)处死。
广宁之战后,明朝丧失了整个辽东。王化贞既失辽东,张鹤鸣惧罪,自请经略辽东,二十余日后,以病告老还乡。明廷再遣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最后被朝廷“革职为民,永不叙用”,熹宗再命王在晋经略辽东,在晋亦辞,不准,令其“刻期就道”,王在晋遂前往山海关。
[编辑]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