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京· 颐和园 · 德和园。 德和园是一组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由大戏楼和与之相连的两层扮戏楼、颐乐殿、看戏廊等组成。 园中的三层大戏楼高 21 米,称福禄寿三台,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戏台。正对大戏楼的是颐乐殿,是为慈禧看戏而建的。
德和园在颐和园东宫门内。仁寿殿向北即是德和园,原为清乾隆时(1736-1795)恰春堂旧址。光绪时(1875-1908)改建,其主要建筑为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是慈禧观戏的场所。大
德和园戏楼始建于一八九一年,一八九五年建成,舞台宽17米,高21米,上下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具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还可以引水上台。
在仁寿殿之西北,是慈禧1891年耗费白银71万两所建供自己听戏的场所。当年,这里与紫禁城里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宫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有三层,高达21米。底层的戏台宽17米,戏台的顶板有天井,台底设地井,可以按照剧情需要,演员由天井下降,或由地井钻出。戏台二层设有绞车架,准备机关布景使用。戏台下面有水井,演出需要时,台上可喷出水泉。大戏楼上层匾额为“庆演昌辰”,意思是良辰吉日为祝寿而演出。中层匾额是“承平豫泰”。意为太平盛世之际,以音乐歌颂功德。下层匾额是:“欢胪荣曝”,意为欢乐的演出、光荣的献艺。
据清宫记载,从光绪二十一年大戏楼建成到光绪三十四年慈禧死亡这13年间,仅前11个年头她在这里看戏达262天次,最多一年中看40天次。她每次来园的第二天必来看戏。直到她死前的35天也还在这里看戏。这座戏楼没有一般的观众席,慈禧在戏台对面的颐乐殿里由后妃公主福晋等陪同看戏,光绪只能坐在廊上陪看,东西两廊原来不设门窗,是赏王公大臣看戏的地方。
戏台戏台三层称福禄寿三台,第一层上小台用作乐队演奏的乐池,其他二台用于演出。设于大戏台后台的扮戏大厅里,展出有当时的戏装道具、景泰蓝制麻姑采药、慈禧乘坐的轿子、汽车,以及一幅
德和园由美籍荷兰画家为慈禧绘的一幅油画。它与故宫的畅音阁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同被称为清代三大戏楼,但以它为最大,且建筑精美,气势宏伟。
编钟古乐昨天,作为清宫三大戏楼之一的颐和园德和园戏楼今年首次针对游客演绎了气势恢弘的宫廷歌舞。此次宫廷歌舞演出中还使用了编钟、编磬。阚跃园长介绍,它们是中国历史最古老、最原始的宫廷乐
德和园器,历朝历代只限于皇宫内举办祭祀、宴会中演奏,这次在德和园内演出编钟乐舞,使建筑、历史、文化与音乐的魅力相融合,为德和园戏楼注入生命力,使德和园作为清宫戏楼的园林艺术得到一次生动展现。 据颐和园园长阚跃介绍,德和园戏台始建于 1891 年,与故宫的畅音阁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为清宫三大戏楼。德和园戏楼的建筑规格与历史内涵为三大戏楼之最,堪称中国古代戏楼之中登峰造极的存世代表。戏楼由三层的唱戏楼和两层的扮戏楼组成,唱戏楼从上向下分为福、禄、寿三台,可以同时演戏,还设有翻板、辘轳和高压水机等机关,可以表现神仙下凡、鬼怪遁地和喷水等场景。戏楼底部暗藏五口井,用以增强演出的共鸣效果。据阚跃园长介绍,今年颐和园推出的德和园宫廷歌舞表演共分为《阳关三叠》、《竹枝词》、《踏歌》三个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