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北魏孝文昭皇后高氏,尚书左仆射、司徒高肇之妹。孝文帝元宏皇后。宣武帝元恪生母。
高氏13岁入宫,文明太后见其貌美,遂将她送给孝文帝。后颇受孝文帝之宠。公元483年,高氏生子元恪,后又生子元怀(广平王)和长乐公主。此时,北魏正迁都洛阳,途中,高氏暴亡,葬于洛阳宁陵。时年25岁。公元499年,孝文帝死,奇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遂追赠其母“孝文皇后”,谥“文昭皇太后”。
二、北魏宣武皇后高氏,父文昭皇后弟高偃。宣武帝纳其为贵嫔。后生皇子早夭,又生一女建德公主。
高氏性情善嫉妒,宫人很少可以靠近宣武帝。故宣武帝在位二十余年,仅有明帝一子。后明帝即位,尊其为皇太后。高氏决议为尼,居住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入宫中。建德公主5岁的时候,灵皇后去觐见自己的母亲,时天文有变,灵太后随即就以此作为借口,杀死了高皇后.
三、北魏孝武皇后高氏,齐神武长女。其资貌超绝,故帝纳其为后。后因某事将为彭城王韶妃。
四、东魏孝静帝皇后太原长公主(?—?)高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二个女儿,母为神武明皇后娄昭君。娄昭君生高氏时,梦见月亮入怀。初嫁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为皇后。后嫁尚书左仆射杨愔(字遵彦)。
五、北宋宣仁圣烈皇后高氏(1032—1093),英宗赵曙皇后,神宗生母。乳名滔滔。亳州蒙城人。其父高遵甫为太宗武将高琼之后,任杜作坊使;母亲为圣慈光献皇后之妹。公元1065年被立为皇后。谥号“宣仁圣烈”。她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哲宗继位后,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在政坛上掀起了一阵摧新复旧的狂飙。在个人品德上她谦虚朴实,约束本家,严守妇德,被誉为女中尧舜。
六、闯王李自成皇后高桂英,米脂城西壶芦山(俗称壶芦旦)人,高立功之妹,李自成夫人。
1627年(崇祯元年),李自成因矫捷善走,孔武有力,帔银川驿招募为驿卒,往返于榆林、米脂、延安递送公文。 李自成递送公文相当卖力,不想却连连座马累死或丢失,引起知县不满,那年正赶上朝庭下令裁员,首先被裁减。随后,李自成便去延安拜师学艺。期间,因好打抱不平,抑强扶弱,嫉恶如仇,打死了延安地痞石友仁,便跑回了米脂,不久被官兵抓获,被知县宴子宾打得伤痕累累,送入大牢。
当时,监狱里的禁卒高立功,与李自成以前都是驿站上的好友,给他送茶送饭,格外殷勤。有一天上午,高立功弄了些酒菜想给李自成解闷。刚进狱室,猛然望见李自成身上盘着一条又粗又壮的大蟒蛇,鳞甲鲜明,头角崭然。高立功大惊,一失手摔碎了杯盘,拔腿就跑。李自成从梦中惊醒,翻身起来看见满地杯盘和刚跑 出去的高立功,便连忙喊他,高立功方才转回来,但不见了大蟒蛇,心中好不诧异,料想李自成不是等闲之辈。于是趁着夜色,打开李自成铁镣肘,两人一起越监逃到壶芦芦山距县城六十多里,较为偏僻,高立功一家就住在这里。高桂英姐妹三人都是好武之人,极讲义气。弟弟高一功、孀居在家的姐姐高桂英见到行侠仗义、武艺超众的李自成,都无比敬慕,兴奋不已。桂英更是忙着烧火做饭,精心料埋着李自成的饮食起居,心里默祷着自成受创的身体早日康复。
李自成对桂英的怀贴照顾记在心里,更为她才貌所动心,从不为财色所动的英雄汉子不免对桂英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一切,都被高立功看在眼里,他也觉得他俩男才女貌,正好般配,但他不好轻易点破此事。原因是高桂英早已嫁人,只是成婚不久丈夫便夭折,桂英成了寡妇。过去有“好女不嫁二男”的古训,不知桂英与自成能否同意此事。经过高立功私下里周旋,不料想二人都一说即合。于是,李自成与高桂英便花壶芦山响吹戏玎地成亲结婚了。自成与桂英新婚后,便在高立功家与桂英召集一帮乡间兄弟每天在院子里习武练功。桂英在李自成的指点下,武艺长进很大。有时比武,李自成也很难胜过她,李自成不由赞叹桂英是女中豪杰。
就这样壶芦山美人配英雄的事很快传了出去,官府也闻风追来。李自成便与高桂英、高立功、高一功收拾行李,连夜出走。后来,几经辗转,投奔延安嫡舅高迎祥的队伍。从此,高桂英与李自 成夫唱妇随,恩爱无比,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并亲率一批以米脂婆姨为骨干的女将组成娘子军,跟随闯王李自成驰骋疆场,浴血拼杀数十载,协助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建立大顺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巾帼英杰。据有关史料记载,李自成兵败后为了保存实力,留在了九宫山,高夫人带李过、李通、李来亨及贺珍、邢永忠由山僻小路而去。此后高桂英经常与李自成保持联系,一直遵从李自成旨意,集结大顺军高举闯王大旗,称自成为帝,继续与清兵抗衡。在抗清斗争中,高桂英屡建奇功,后被南唐王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号其军为忠贞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