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达西提牧林场距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28公里,位于塔什库尔干河东岸,乌依曼山脉西侧,北与塔什库尔干乡吐格兰夏村热布提交界,南以314国道1780公里处为界限,无霜期70天。“巴扎达西提”系塔吉克语含义为戈壁滩上的贸易集市。牧林场系汉语。1978年成立了(薪炭)林场,有工作人员4名,设立场部和党支部,居民从各乡搬迁安居,林场以造林为主。1982年恢复当地历史名称,改称为“巴扎达西提牧林场”,1986年机构改革,设立了党委,场部升为乡科级。
大约在公元 三、四世纪,朅盘陀人在帕米尔高原上发展了灌溉农业,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朅盘陀人建筑了周围约10余公里的都城,由当时以伯克为主体的封建统治阶级强迫所属人民的各种劳役,强征近千名的劳工在马法尔哈得力头(现塔什库尔干河上游),修造全长70公里的水渠(称法尔哈德渠),引水到此渠,放牧牲畜。使这里逐渐繁华,形成了当时规模较大的贸易活动场所,所以起名为“巴扎达西提”。由于当时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当地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平极低,加上外来掳掠,巴扎达西提常发生战争,逐渐使这里败落。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人民政府在1976年抽调各公社劳动力用了一年多的努力,修成了一条长17公里的东干渠,并动员干部社员迁居到巴扎达西提安家落户。
巴扎达西提牧林场地处东西高山南北直道的风口,气候干燥,风沙大,社会经济发展一直较低,在全场干部农工的辛勤努力下,过去的戈壁沙滩逐渐治理成综合立体林场。
境内有野兔、石鸡、野鸽子,盘羊、黄羊、雪鸡、狐狸、狼、鹰等珍贵保护动物。主要植被有红柳、麻黄等。有云母等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