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有《迪功集》、《谈艺录》、《翦胜野闻》等。
本篇选自《剪胜野闻》,书中多记明初朝野轶闻。
原文:
洪武十年[1],宋学士濂[2],乞老归,帝亲饯之,敕其孙慎辅行[3]。濂顿首辞[4],且要曰[5]:“臣性命未毕蓬土[6],请岁觐陛阶[7]。”既归,每就帝庆节称贺如约[8],帝念旧,恋恋多深情。
十三年失朝[9],帝召其子中书舍人璲[10],孙殿廷礼仪司序班慎[11],问之,对曰:“不幸有旦夕之忧[12],惟陛下哀矜裁其罪[13]!”帝微使人瞰之[14],无恙,大怒,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其家[15]。
先是濂尝授太子及诸王经[16],太子于是泣且谏曰:“臣愚戆无他师[17],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俟汝为天子而宥之[18]。”太子惶惧,不知所出[19],遂赴溺[20],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痴儿子,我杀人,何与汝也[21]!”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22],擢三级[23];解衣舄者[24],皆斩之。曰:“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之乎!”乃赦濂死,而更令入谒[25],然怒卒未解也。会与后食,后具斋素[26],帝问之故,对曰:“妾闻宋先生坐罪[27],溥为作福佑之[28]。”濂至,帝令毋相见。谪居茂州,而竟杀璲、慎[29]。
注释:
[1]洪武十年:1377年。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元末即有文名,被朱文璋征为顾问。明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令)。朱元璋即位后,逐步杀戮功臣,宋濂及早告老还乡。为了不使朱产生猜忌,宋每年都要到京进见,表示忠心。但终于被贬谪而死。
[3]敕(chì赤):皇帝的命令。
[4]顿首:以头叩地。
[5]要(yāo腰):约定。
[6]未毕蓬土:没死之前。蓬土,蓬蒿土堆之间(指草野墓葬之处)。
[7]岁觐(jǐn进)陛阶:每年来宫内进见皇帝一次。
[8]就帝庆节: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帝庆节,皇帝的生日。
[9]失朝:指宋濂没有如约进京陛见。
[10]中书舍人:官名。明代此职为缮写文书。璲(suì碎):宋璲。
[11]殿廷礼仪司:明代官署名,隶属通政使司。序班:掌管司仪之官司。宋慎当时任此职。
[12]且夕之忧:指病危。
[13]惟:表示希望,敬词。哀矜:哀怜。裁:裁决,定夺。
[14]微:暗中。瞰(kàn看):窥察。
[15] “诏御史”三句:朱元璋诏令御史,到宋濂家乡处死他,抄没他的家产。御史,明代都察院(司监察)的长官为都御史。此处即指都察院。
[16] “先是”句:宋濂未退职前,曾任侍读,教授太子及其它皇子(封王者)读书。经,儒家经典。
[17]愚戆(ɡànɡ杠):愚而刚直,这里指不聪明。
[18] “俟汝”句:等你当了皇帝时再赦免他吧!宥(yòu又):宽赦。
[19]不知所出:拿不出救宋濂的办法。
[20]赴溺:投水自杀。[21]何与(yù玉)汝:跟你有什么相干?
[22]衣(yì易)履:穿着衣裳和鞋。
[23]擢(zhuó拙):提升。
[24]舄(xì戏):古代一种复底鞋。
[25]更令入谒(yè夜):再让宋濂进京谒见。
[26]后:指马皇后。具斋素:准备了素食。古人祭祀前,清心洁身,包括吃素食,表示庄敬。
[27]坐罪:因犯罪受犯罚。
[28] “溥(pǔ普)为”句:在宫内广做佛事求福,祈求保佑他。溥,广。
[29] “谪居”二句: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因树党专权,以谋逆罪被杀。其后又穷究党羽,先后致死的有三万人。宋慎也被牵连,家庭被贬迁到茂州(今四川北部的北川、汶川一带),宋濂于中途死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
译文:
洪武十年时,学士宋濂告老还乡,皇上亲自饯行,并命令宋濂的孙子送其回家。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我没死之前,请允许我每年来宫内进见皇帝一次。”回家以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皇上念在旧臣的份上,总是恋恋不舍深情依旧。
洪武十三年,宋濂没有如约进京陛见,皇上召来任中书舍人的宋濂的儿子宋璲,还召来任殿廷礼仪司掌管司仪之官司的宋濂的孙子宋慎,问他们怎么回事。俩人回答说:“宋濂不幸病危了,希望皇上在哀怜的感情上裁定他的罪行!”皇上暗中派人到宋濂家去窥察,(发现)宋濂并没有病,皇上大怒,把宋璲宋慎关进监狱,并诏令御史,到宋濂家乡处死他,抄没他的家产。
宋濂未退职前,曾任侍读,教授太子及其它皇子读儒家经典。太子此时哭着向皇上劝谏说:“我因为不聪明没有其他老师(可以教我),希望皇上能哀怜他免除他的死罪。”皇上大怒说:“等你当了皇帝时再赦免他吧!”太子很害怕,拿不出救宋濂的办法,就投水自杀,在左右侍卫的抢救下才没有死。皇上又喜又骂地说:“傻小子,我杀人,跟你有什么相干?”于是又找来救太子的人一一审问,只要是穿着衣裳和鞋入水的,全部提升三级;脱掉衣服和鞋子的,全部斩首。皇上说道:“太子快淹死了,能等待你脱掉衣服才救上来吗?”( 在太子的求情下,)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再让宋濂进京谒见。但是(皇上的)怒气最终没有消除。正赶上和皇后在一起吃饭,皇后准备了素食,皇上问她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宋濂获罪,在宫内广做佛事求福,祈求保佑他。”宋濂到来,皇上命令不与他相见。把他贬到茂州,并最终杀了宋璲和宋慎。
文章解析: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又曾为太子傅。他年老辞官回乡后,仅因有一年未能如约赴京参觐明太祖朱元璋,竟获致死之罪;其子宋璲、其孙宋慎因替宋濂进行开脱,亦获死罪。朱元璋对宋濂这样不念旧情,这样严酷,令人闻之悚然。这种不近情理的惩罚,就连太后与太子也是十分不满意的。皇后为宋濂广做佛事,以求神佑;太子求赦不成,愤激过甚,以致投水自尽。太子自杀未遂,凡在太子投水时未立刻赴救而“解衣舄者”皆处死。从这个事件的处理中,暴露了朱元璋为人的严酷和生性猜疑。他不轻信宋璲、宋慎的开脱之词,派人私访;太子获救后,又“遍录救溺者”,并区分情况给予奖惩,都表明了这一点。
明太祖办事之所以如此严酷、精细,是出于巩固他的统治的需要。他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略有欺瞒或不忠,也不允许任何人对皇室利益稍有轻慢。这是他对人对事进行赏罚奖惩的准绳。
据史载,宋濂因其孙宋慎被指控为胡惟庸党,故受牵连,并不是因为没有按时觐见。徐祯卿所记当属传闻。